富源县历史沿革 云南富源历史文化之最

周秦时 , 属滇国、夜郎 。
两汉时 , 属益州宛温县 。
两晋南北朝时 , 属宁州 。
隋朝 , 属益州开边县 。
唐朝 , 属盘州 。
南诏和大理国时 , 为摩弥部 。
元朝时 , 在境内北部设罗山县 , 属曲靖宣抚司;南部设亦佐县 , 属罗雄州 , 境内置官设治 。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 废罗山县 , 新置平彝县卫 , 南部仍为亦佐县 。
清初 , 平彝县卫属云南都司、亦佐县属曲靖军民府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 , 废亦佐县为平夷县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 , 以平彝废卫、亦佐废县 , 建平彝县 , 属曲靖军民府 。
曲靖市下辖富源县 , 富源县地处东经103°58′37″—104°49′48″ , 北纬25°02′38″—25°58′22″之间 。县境东部、东南部与贵州省的盘县、兴义市接壤 , 南部、西南部与罗平县毗邻 , 西部与麒麟区相连、西北部与沾益县交界 , 北部与宣威市相连 。代码:530325 。拼音:Fuyuan xian 。
国道320线(曲靖至胜境关高速公路)横穿县境北部 , 国道324线从南部擦边而过 , 胜境关为全省九大通道之一 , 省道富兴、富法线贯穿全境 , 连接2208线和南昆铁路线、国道320线和324线 。全县交通初步形成以铁路、国道、省道公路为骨架 , 县乡公路为基础的交通网络 。
境域总面积3348平方公里 , 南北长约100公里 , 东西最宽处约50公里 , 最窄处约10公里,呈两头宽 , 中间窄的葫芦形 。乌蒙山支脉纵贯全境 , 全县地势北高南低 ,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 平均海拔2000米 , 最高海拔2748.9米 , 最低海拔1100米 。
地貌为中山山地 , 其特征为河流纵向切割、山川南北展布、地形破碎、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岩溶发达、河谷阶地狭窄 , 耕地零星分散 。全县辖10镇1乡(中安镇、后所镇、墨红镇、大河镇、营上镇、竹园镇、富村镇、黄泥河镇、古敢水族乡、十八连山镇、老厂镇) , 161个村委会(社区)(其中7个社区 , 154个村委会) , 自然村1782个自然村 。
境内居住着汉、彝、水、回、苗、白、壮、布依等23个民族 , 2010年末户籍总数19.58万户 , 总人口78.11万人(男性40.54万人 , 女性37.57万人 , 男女性别比107.9∶100) , 其中非农业人口6.36万人 , 比上年增8.3% , 占总人口数的8.15%;少数民族人口68516人 , 占总人口数的8.77% , 比上年增7.06% 。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40.28人 。全县出生率为11.38‰ , 死亡率5.34‰ , 人口自然增长率6.04‰ 。
地方特产
【富源县】.名产有富源铸铁锅、富村魔芋(具有中国魔芋第一镇之美称)大河乌猪、富源黄梨、富源酸菜 。
【大河镇】:“大河猪”为西南地区有名的良种猪 。
自然资源
富源县以丰富的资源而得名 , 素有“八宝之乡”的美称 。境内不仅土地、水能、动植物资源丰富 , 矿藏资源更为丰富 。突出的峡谷地貌特征 , 对气象因子进行再分配 , 形成南温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 , 境内降水丰富 , 四季温和 , 年平均气温14℃左右 , 相对湿度较大 , 雨热同季 , 干湿分明 , 光照热量条件较好 , 为农业生产和动植物生存提供了丰富的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 森林树种有45科106种 , 牧草110余种 , 优良畜禽品种10多个 , 农作物品种285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