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四朝而不倒:名将郭子仪为何能够寿终正寝?

郭子仪戎马一生 , 屡建奇功 , 但他从不居功自傲 , 忠勇爱国 , 宽厚待人 , 因此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 。
李光弼和郭子仪同为唐朝著名将领 。他们曾经同在朔方镇当将军 。可是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太好 , 互不服气 。安史之乱爆发后 , 唐玄宗提升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 , 位居李光弼之上 。李光弼怕郭子仪刁难他 , 曾想调到别的方镇去 。这时朝廷要郭子仪挑选一位得力的大将 , 去平定河北 。郭子仪出以公心 , 推荐了李光弼 。李光弼却以为郭子仪是借刀杀人 , 让他去送死 。可是朝廷成命又不能不服从 。临行前对郭子仪说:“我赴死心甘 , 只求你不要再加害我的妻子儿女好吗?”郭子仪听到他冤枉自己的话后 , 流着热泪对他说:“现在国难当头 , 我器重将军 , 才点你的将 , 愿与你共赴疆场讨伐叛贼 , 哪里还记着什么私忿呢?”李光弼听了非常感动 。两人手扶手相对跪拜 , 前嫌尽释 。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十二月 , 有人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 , 可是盗贼却没有抓到 。人们怀疑是朝中宦官鱼朝恩指使人干的 , 鱼朝恩一向嫉妒郭子仪 , 并向皇上屡进谗言 , 一再阻挠皇上任用郭子仪 。郭子仪对于祖墓被毁的原因心里也是明白的 。他入朝时 , 皇帝先提起此事 , 郭子仪哭奏道:“臣长期主持军务 , 不能禁绝暴贼 , 军士摧毁别人坟墓的事 , 也是有的 。这是臣的不忠不孝 , 招致上天的谴责 , 不是人患所造成的 。”满朝的公卿大臣原来都很忧虑 , 怕郭子仪闹出事端 , 听了他的回奏后 , 都对他无限钦佩 。郭子仪想到的是国家安危事大 , 朝廷的安稳远比自己私事重要 。
【历经四朝而不倒:名将郭子仪为何能够寿终正寝?】
郭子仪功德越高 , 人们越尊重他 。吐蕃、回纥称他为神人 。皇帝都不直接呼他的名字 。甚至有些安史叛将也很尊重他 , 因为他曾施恩于很多人 。安庆绪的骁将田承嗣占据魏州后 , 蛮横无理 , 飞扬跋扈 。郭子仪派遣自己的——个部将去见他 。田承嗣倒很规矩 , 还向郭子仪所在的方向遥望叩拜 , 指着自己的膝盖对使者说:“我这双膝盖 , 不向别人下跪已有多年了 , 现在要为郭公下跪 。”他麾下的老将军数十人 , 都是王侯显贵 , 郭子仪颐指他们进退 , 他们就像奴仆一样 , 听从他的安排和指挥 。
郭子仪处处做士兵的榜样 。他领兵打仗从不侵犯百姓的利益 。当时 , 连年战争 , 农村经济破坏 , 农民生活困难 , 负担很重 , 筹集军粮确实不易 。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 , 他不顾自己年迈力衰 , 亲自耕种 。在他的带动下 , 官兵在休战时 , 一边训练 , 一边参加农业劳动 。动乱时期 , 他的驻地丰收的庄稼到处可见 。
郭子仪不仅得军心民心 , 事奉圣上也很忠心勤谨 。无论是手握强兵 , 还是方临戎敌 , 诏命他何时入朝 , 他从未迟延过 。在他被幸臣鱼朝恩谗毁 , 削去兵权后 , 仆固怀恩率10万大军进逼京师 , 正当用人破敌之急 , 朝廷恢复和加封他为太尉 , 分宁、泾原、河西及朔方招抚观察使 , 关内河东副元帅 , 中书令等一系列虚职和实职 。郭子仪从不把打仗破敌当作升官发财的敲门砖 , 他坚决要求辞去太尉之职 , 只保留招抚观察使一职即可 。他上奏说 , 自兵乱以来 , 纲纪破坏 , 时下与人比高低、争权势已成风尚流行 , 他希望朝中兴行礼让 , 就由自己开始实现 。他还说 , 自己早巳懂得知止知足的道理 , 心中惧怕盈满之患 。等到秩序安定 , 仆固怀恩被擒 , 往昔的官爵决心一无所受 。经过他再三恳让 , 才辞掉了太尉之职 。但这位四朝柱石 , 卫国功臣 , 理应受到宠遇 。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 , 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德宗尊他为“尚父” 。他既富贵而且长寿 , 后代繁衍安泰 。他有八子七婿 , 都是朝廷重要官员 。孙子有数十人之多 , 当孙子来问安 , 他都无法分辨谁是谁 , 只是颔首而已 。有一出戏《打金枝》 , 反映了他家兴旺热闹的场面 。戏的故事是 , 郭子仪70大寿 , 全家的人全来拜寿 , 只有他的六儿媳升平公主没到 。儿子郭暖气愤之下打了皇帝的金枝玉叶 , 还斥责道:“你依仗皇父就不来拜寿 , 我父还不愿意当皇帝呢!”郭子仪知道儿子打了“金枝”以后 , 带着儿子就去向代宗皇帝请罪 。代宗对郭子仪说:“儿女闺房琐事 , 何必计较 , 老大人权作耳聋 , 当没听见这回事算了 。”郭子仪谢过皇恩 , 回家后把儿子痛打一顿 , 小两口又和好如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