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焦不通做什么运动,湿热下注按摩什么经络( 五 )


自汗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 。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 , 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 。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
还有一种可能是缺盖,和维生素.出汗的原因:
人的身体分布着300万左右的汗腺 。汗腺是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的细管状结构 。汗腺一端为分泌部 , 有分泌汗液的作用;另一端为排泄部 , 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 , 称为汗孔 。汗液的排出 , 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 同时也排出部分代谢废物 。肌肉收缩时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只有25%?30% , 其余70%?75%则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 , 幸亏有体液的水和汗液的调节 , 使热对酶和结构蛋白质的伤害降至最低限度 。当热引起血管扩张时 , 血液中的水将热转运至皮肤表面 , 然后随汗水蒸发 , 将热传到周围环境中 。人体每蒸发1升汗或呼出1升水就散发热2427千焦(580千卡) , 而在高温环境下 , 人体的出汗量可高达每天8?12升 。可见人体通过出汗是可散发大量热量的 。它在调节体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
值得注意的是 , 夏天由于运动出汗多 , 血液浓缩 , 宜及时补充水分 。另外还应合理调配膳食 , 平时常吃些新鲜蔬菜、瓜果 , 西瓜是消暑佳品 , 享有“天然白虎汤”之美称 , 每天吃点西瓜大有裨益 。还有就是要保持皮肤洁净 , 天天洗澡 。从中医角度来看 , 汗是津液的代谢产物 , 血汗同源 , 因此出汗过多会耗气 , 也会伤及津液而损于心血 , 如果汗出得异常就是某些疾病在体表的表现 。
1.多汗:有的人特别爱出汗 , 即使是在大冬天 , 手脚也总是湿乎乎的 , 这样可能就是一种病态 , 叫“多汗症” 。多汗症发病率很高 。据研究 , 每500人中就有1人易患此病 。也有研究称 , 此病可能和基因有关 。出汗是由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的 , 人体的汗腺多达500万个 , 其中2/3的汗腺分布在手掌 , 所以紧张的时候手心容易出汗 。专家认为 , 多汗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汗腺分泌过剩 。
2.自汗:平时容易出汗 , 活动后更厉害 , 常伴有精神疲惫、肢体乏力、气短怕风等症状 , 这多半因为胃气虚弱、体表不固所致 。
3.盗汗:入睡后汗出 , 醒来就汗止 , 常伴有五心烦热、两颧潮红、失眠、口干咽燥等症状 , 大多是由于阴虚内热、阴津外泄而为汗 。儿童盗汗切忌盲目进补
4.黏汗:汗出黏腻 , 发稠发热 , 系重感冒或其他病症高烧 , 服用解热退烧药后的一种病汗 。此种汗表明身有湿热不清 。
5.黄汗:汗色变黄 , 似黄表纸色 , 多因大汗后冷水冲浴 , 寒湿之邪入内或因寒湿郁遏 , 导致汗液疏泄失常 , 汗中尿素等含量增多 。
6.血汗:汗液淡红 , 如洗肉水样 。中医认为 , 凡气血、阴阳偏盛或偏衰 , 肝火旺盛和阳衰不能固表者每致汗液变红 。现代医学认为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 。
7.鼻汗:每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 , 汗液自鼻梁及鼻翼两侧渗出 , 缓缓淌下 , 汗珠晶莹可见 。病变见于肺气宣萧失常 , 多见于肺虚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