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对小说《藤野先生》有涂改或边写边改

1976年 , 由国家文物局牵头 , 文物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六函共60卷《鲁迅手稿全集》 。全书重约20公斤 , 是当时鲁迅手稿最完整的汇集 。作为对该全集的拾遗补缺 , “《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立项 。采访人员近日获悉 ,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 , 该课题有了新的发现 。
《藤野先生》被涂原题说明什么
辨识鲁迅创作中被涂抹的文字 , 是该课题的一个新发现 。课题组首席专家王锡荣说 , 这项整理与研究课题有时要借助一些技术手段 。日本学者佐藤明久先生辨识鲁迅的散文名篇《藤野先生》原题 , 借助的便是照相技术 。
事情缘起于2002年 , 佐藤明久访问上海鲁迅纪念馆时看到《藤野先生》手稿(复制件) 。该手稿以黑墨书写在印有红线条的便笺纸上 , 他注意到 , 鲁迅在标题位置涂去了几个字 , 只留下“先生”二字 , 而在右边另起一行写上“藤野” 。在中国和日本教科书中 , 都曾收录《藤野先生》 , 佐藤明久向两国教育工作者咨询 , 得到的答案是大家都不知道“藤野先生”是鲁迅修改后的题目 。根据朱正《鲁迅手稿管窥》一书 , 保存下来的鲁迅手稿中 , 只有《藤野先生》的题目有修改 。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佐藤明久对涂改部分一探究竟 。
佐藤明久从字迹的大小间隔入手 , 仔细测量后发现 , 题目中的“藤野先生”4字 , 各字大小约0.8毫米 , 涂去部分约3.6毫米 。每个字间隔约0.2毫米 , 由此推断 , 鲁迅涂去的部分为4个字 。从手稿复制件上看 , 涂去部分后两个字可以看出是“藤野” , 但前两个字涂得太黑难以辨认 。2008年9月26日 , 在多位中国专家的相助下 , 佐藤明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如愿看到原稿 。经近距离查看 , 基本可以断定涂去部分的第二个字为“师” , 第一个字疑为“我”、“尊”、“老”、“吾”4字中的一个 。只是用肉眼无法做出最后判断 。2010年12月 , 佐藤明久再度来到中国国家图书馆 , 借助影像技术 , 通过变换光圈、快门速度 , 第一个字“吾”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 。《藤野先生》的原题是《吾师藤野先生》 。
为何要做此修改?王锡荣分析认为:因为“吾师藤野先生”这个称谓有语病 。“吾师已经是先生了 , 再称先生就重复了 。还有 , 鲁迅的老师有好几位 , 如果称吾师 , 似乎只有一个老师 , 所以最后改成‘藤野先生’ 。”研究者发现 , 鲁迅的修改有反复的过程 , 一句话写出来 , 往往边写边改 , 改完又改 。比如在散文集《朝花夕拾》第340页第十二行“我是一天也住不舒服的” , 手稿“舒服”原为“下” , 后改为“安稳” , 再改“舒服” , 从修改内容可以看出鲁迅写作时的状态 。
鲁迅鲜为人知的文学翻译成就
【鲁迅曾对小说《藤野先生》有涂改或边写边改】据翻译界前辈戈宝权统计 , 鲁迅一生翻译了14个国家近100位作家的作品 , 印成了33个单行本 , 总字数超过250万字 。其中 , 鲁迅的儿童文学翻译特别引人关注 。
1921年5月 , 苏联童话作家爱罗先珂因同情社会主义 , 在日本受辱并被驱逐 。这位盲人作家敏感而炽热的博爱之心让鲁迅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1921年7月27日 , 鲁迅在写给当时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养病的周作人的信里谈到拟订购爱罗先珂的童话集《夜明前之歌》 。当年9月10日 , 鲁迅即把意愿付诸实施 , 据日文版《夜明前之歌》译出《池边》 , 由此开始其儿童文学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