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陵:武则天乾陵阴气为什么那么重

神龙元年(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逝于上阳宫,留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
【历代帝陵:武则天乾陵阴气为什么那么重】依照唐太宗“因山为陵”的葬制,乾陵建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千米的梁山上 。梁山共有三峰,北峰最高,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乾陵就在北峰之上 。关于乾陵的选址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
网络配图
据说,唐高宗登基后不久,就派长孙无忌和太史令李淳风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 。二人同时看中了梁山的风水 。梁山主峰直插天际,东隔乌水与九嵕山相望,西有漆水与娄敬山、歧山相连 。乌、漆二水在山前相合抱,形成水垣,围住地中龙气 。梁山可以说是世间少有的一块“龙脉圣地” 。但是此种说法却被袁天罡所驳 。袁天罡认为,梁山表明上看来是一处风水宝地,但是却有很多不足 。大唐龙脉从昆仑山分出一支过黄河,入关中,以歧山为首向东蔓延至九嵕山、金粟山、嵯峨山、尧山 。唐太宗皇帝已葬入九嵕山,为龙首,唐高宗就不能葬入龙首之前 。另外,梁山是周代龙脉之尾,尾气必衰,葬于此,恐李唐江山不保 。而且梁山北峰居高,前后两峰似女乳状,恐怕阴气过重,女人掌权 。
高宗听了袁天罡一番宏论后,不知该如何定夺 。此事却被武则天知道了 。武则天小时候曾听父亲说过,她将来能做皇帝,于是,她便建议高宗认同李淳风的说法 。高宗就应允了,第二天便传出圣旨,定梁山为陵址 。
后世的堪舆家们也普遍认为梁山有利于女主,这也难怪武则天死在洛阳,却要迁入陕西乾陵与高宗合葬,把梁山定为自己百年之后的“万寿疆域” 。
网络配图
关于乾陵的定名,群臣一时争论不休 。有人说太宗陵名曰昭陵,高宗陵寝应为承陵,以承接太宗恩泽 。后来长孙无忌却奏曰:“梁山位于长安西北,在八卦中属乾位,乾为阳,为天,为帝 。梁山既为陛下万年寿域的天堂帝都,乾坤相合,陛下将为永世帝王 。依臣之见,就定名为乾陵吧!”高宗听了以后很高兴,就定名为乾陵 。《周易》中有乾为阳、坤为阴,乾为男、坤为女之说,梁山阴气弥漫,有乾必有坤,看来“女主天下”是命中注定了 。
乾陵墓依山而建,经过三百多个日夜紧张施工,一直到公元684年八月,主要工程才竣工 。高宗入葬后,乾陵营建工程依然继续 。
陵园建造仿照唐都长安城格局,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 。勘探表明: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 。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 。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如同一个地下版长安皇宫 。
网络配图
在乾陵墓前立有两块高大雄浑的石碑,西面是“述圣记碑”,主要是歌颂唐高宗的功绩,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李显书写,现今个别字的金迹尚在 。根据乾陵建筑对称布局的特点,与“述圣记碑”东西相对的就是“无字碑” 。无字碑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约98.8吨 。碑身雕有八条互相缠绕的螭龙,左右两侧各四条 。碑身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两侧各线刻高4.12米的“升龙图” 。碑座阳面线刻“狮马图”,长2.14米,宽0.66米 。无字碑显然是在高宗去世时由武则天同时主持竖立的,应该是武则天预先为自己准备的“功德碑” 。不过,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块功德碑上竟然空无一字 。人们对此议论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一说功高德大无须说,二是自知罪孽深重不便说,三是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说,四是称谓不统一不便说,五是信奉佛教万事皆空不用说 。这五种说法都有可能,至今无定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