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留痕,谁动了我的档案?

本篇文章暨 CSDN《中国 101 计划》系列数字化转型场景之一 。
《中国 101 计划——探索企业数字化发展新生态》为 CSDN 联合《新程序员》、 开源代码仓共同策划推出的系列活动,寻访一百零一个数字化转型场景,聚合呈现并开通评选通道,助力企业数字化生态体系建设 。
场景解读
在以往传统的情况下,文件、档案都是以纸质的形式保存的,这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档案逐年增加,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同时会给查阅带来一定的困扰 。
如今随着电子印章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传统文件转换为电子文件,这样虽然使签字盖章更加便捷,但由于业务分散,数据往往不在同一个系统中,这无疑会给归档整理增添负担,时间长了甚至容易造成丢失 。
近几年,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国家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倡议,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电子档案和传统载体档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不难看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趋势在加剧,以后有可能档案可以单独以电子形式归档 。
传统走向新生,往往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各个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挑战——
如何自动接收来自不同系统的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如何统一管理?
怎样在大量的档案文件中精准查阅和高效利用?
如何确保归档后的文件永久封存、不被篡改?

用过留痕,谁动了我的档案?

文章插图
从生成到归档的过程怎样把控?是否可以追踪记录?
对此,泛微档案管理专家陈驰认为: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意味着,从档案的生成、整理、查询、利用、鉴定到销毁,整个生命周期都做到电子化,并且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实现所有归档数据防篡改,从而构建一个让数字化成果永久封存、可查可验的电子档案管理平台 。
数字化赋能
场景一:统一管理,所有文件可归档到一个档案中心,为不同角色提供服务
档案管理通常会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岗位,因此需要将分散在各个功能模块的数据抽取出来,集中汇总,再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角色进行推送 。
比如对档案管理员来说,档案的接收和整理是最重要的,同时能够及时处理借阅申请、实时掌握档案库的使用情况;普通员工最关心的是档案的快速查阅和利用,也希望能查看历史记录;而系统管理员更注重对系统整体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以确保及时调整需求 。
场景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鉴定、销毁等全程电子化
在档案接收阶段,当文件审批流程结束后,可将文件归入相应的接收库中;纸质档案可以以扫描、影像文件的形式上传 。档案管理员可对接收文件所属的目录号、文号、文件顺序号、保管期限、责任人等信息进行补充整理 。
在档案整理阶段,可以预设规则实现自动排序、组卷、编号等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针对档案元数据的管理,元数据描述了档案的内容、结构、背景以及管理过程,为了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可靠性,系统可对其进行四性检测并生成报告,这样进一步确保了档案工作的安全、严谨 。
对于档案的借阅,用户可通过检索找到所需档案,申请借阅;审批通过后可在线预览或下载带有水印加注的文件 。同时,所有的借阅、查看、下载次数会留痕,对管理员可见 。
关于档案的鉴定和销毁,系统将提供智能化服务,对档案价值进行分析,确定保存期限,并能检索出即将到期的档案,待确认后进行销毁,这个记录也会被永久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