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为啥叫奉天?奉天承运为何最后又改回了沈阳( 三 )


顺治元年 , 盛京置内大臣统辖东北全境 , 后改内大臣为昂邦章京(章京为官名) 。康熙年间改称为镇守辽东等处地方将军 , 后改镇守奉天等处地方将军 。至乾隆年间定名为盛京将军 , 主要负责当地军政事务 , 并兼管奉天府尹事务大臣 , 监督府尹 。
顺治时设辽阳府 , 管辖辽阳及海城 , 后取消了辽阳府 , 在盛京设置奉天府 , 设府尹一名 , 专门管盛京地方各种事务 。康熙年间增设承德﹑盖平﹑开原﹑铁岭四县 , 升辽阳县为州 。锦州府及所属州县 , 都要受到奉天府尹管辖 。
雍正年间奉天府所管辖的地方进一步扩大 , 辖境北至长宁县松花江870里的蒙古界 , 东北至永吉州穆稜河2040余里的宁古塔界 , 西北至义县大宁堡450余里界 , 可谓十分之大 。到咸丰年间奉天府尹只统辖奉天、锦州二府 , 以及辽阳等四州和五厅八县 , 这些府﹑厅﹑州﹑县主要分布在辽河两岸和滨海地区 。
光绪年间盛京将军又兼管奉天府尹 , 加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衔 , 总督奉天旗民地方军务兼粮饷关防等 。后裁撤盛京将军 , 改设奉天省 , 设置巡抚 。
到了宣统年间奉天省共领四道﹑八府﹑五直隶厅﹑三散厅﹑六州﹑三十二县 。
那么奉天府的地理范围又到哪里呢?
清初 , 在当时的盛京古城也就是后来的奉天府所在地 , 于城外增筑一圈圆形周长16公里的夯土关墙 , 又设八个关 , 开设八个边门与内城的八门相对应 。
关的称谓以地名为主 , 即大东边门(大东关)、小东边门(小东关);大南边门(大南关)、小南边门(小南关);大西边门(大西关)、小西边门(小西关);大北边门(大北关)、小北边门(小北关) 。
这是沈阳奠定古城“八门八关”的城郭规制 , 是未来两三百年间东北地区最完备壮观的古代城池 。沈阳古城城建规划由此而来初具都市规模 , 如今在新民境内 , 可见当年清王朝修建的柳条边墙遗存 。今日文化兴盛的奉天街
如今的奉天街北接天后宫路 , 南接风雨坛街 , 中间又和多条大路相交会 , 有市府大路、沈州路、热闹路三条 , 交通便利 , 和风雨坛街俏皮地做出了“V”型手势 。
且不论热热闹闹的饭店 , 单是文化这一方面 , 奉天街可谓十分丰富了 , 比如有实验学校中学部、沈河区文化馆等 。最有趣的莫过于在热闹路以南 , 有一条小路和奉天街相接 , 叫做北翰林路 。翰林二字可是大有讲究 , 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 在清代翰林院还担任编修国史的重责 , 因此是个有学问的地方 。恰恰 , 沈阳七中就在这条路上 。
文化的兴盛也带给了奉天街甚至沈阳市不一样的书墨香 。这条叫着“奉天”的街道 , 承载了沈阳名称之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