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为啥叫奉天?奉天承运为何最后又改回了沈阳( 二 )


在奉天街与市府大路交会处附近的一处寺庙里 , 有座石碑 , 上面镌刻着一段挥之不去的民族记忆 , 那就是一位抗日名将捐助重修家乡建筑的历史 。
【沈阳为啥叫奉天?奉天承运为何最后又改回了沈阳】耿凤鸣 , 原籍安徽省寿县耿庄子乡 , 生年不详 , 卒于1898年 。据安徽省寿县《寿州志》记载:“耿凤鸣 , 花翎记名、总兵两江、尽先副将” 。
清末奉天鼓楼老明信片
清朝光绪年间 , 耿凤鸣曾先后担任了提督军门、马步军十营统领、两江总兵等职务 , 并荣获朝廷“国勇巴图鲁”称号 , 赐戴“二品顶戴双眼花翎” 。因为功勋显著 , 最后晋升至二品武官、御赐武官四品世袭 。为表彰耿凤鸣业绩 , 皇上还御赐了耿凤鸣后代家谱:其子为“公”字 , 以下排列为“忠、保、国、家” 。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前 , 耿凤鸣便驻守盛京 。甲午战争期间 , 耿凤鸣曾率领清军镇守营口海港 , 以防日军入侵 。史料记载的他的事迹主要如下:
1894年 , 叶志超率军分批过江 , 选择要地驻扎 , 与刘盛休、吕本元、聂士成等将领 , 以及奉天省所派的张锡銮、耿凤鸣等各营 , 分别紧紧扼住上下游各要隘 , 以防日军偷渡者 。
后来大军于8月22日 , 先后至鸭绿江 。驻鸭绿江北的军队 , 其中之一为耿凤鸣部 , 其余为宋庆、吕本元、孙显寅、聂桂林等所部 。当天 , 日军从义州偷渡 , 并偷偷架了浮桥 , 在8月27日晨光微露时分 , 炮轰清军 , 以掩护渡桥 。诸军望风奔溃 , 聂士成也只好退渡 。
战事激烈之时 , 聂士成、吕本元等曾电报汇报:日军十分猖獗 , 初九四更日军来了几百人 , 清军夏青云早有准备 , 于是开战 , 耿凤鸣急忙带队接应 , 虽然清军和日军各有损伤 , 但终于敌人被击退 。
在抗日的战场上 , 清军名将左宝贵身穿黄马褂指挥战斗 , 在平壤之战中 , 左宝贵被敌人发现 。在大炮轰击下 , 左宝贵临危不变色 , 依然英勇奋战 , 但终于不幸中弹身亡 。耿凤鸣知道此消息后 , 立即率队赶赴战场 , 冒死从敌军阵地上抢回左宝贵的遗体、遗物 , 并且辗转运回盛京 。
耿凤鸣保卫国家的信念和在战场上大无畏的勇气以及对朋友的热忱 , 都是沈阳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记忆 。
由奉天街想到的“奉天省”与“奉天府”
奉天街是文化的遗存 , 是沈阳市历史变迁的见证 , 那么奉天省和奉天府 , 它们是怎样的呢?今日的奉天街是为了纪念吗?“奉天”一词 , 还有两个解释:旧省名与旧市名 。
一是旧省名 , 清朝康熙年间改镇守辽东等处将军为镇守奉天等处将军 , 光绪年间裁将军 , 改设奉天省 , 省会为奉天府 , 辖境为今辽宁省以及内蒙古兴安盟、哲里木盟一部分、吉林西北西南一部分 。奉天省1929年改名为辽宁省 。
二是旧市名 , 清初盛京城设立奉天府 , 从此 , 沈阳又有奉天之称 。
奉天是清朝龙兴之地 , 又安葬着太祖太宗两朝皇帝 , 因此清初改盛京为奉天 , 是为了表示不忘本 , 以及对太祖太宗皇帝的追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