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教育,缺少做人的崇高理想和高贵情操,因此不可能把苦难身世演变为改造社会普济天下苍生的动力,相反因为自己没有学问,便对有学问有才能的人嫉妒得发狂 。像胡惟庸、李善长、刘基等人,都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囊策士,朱元璋的江山是他们三人智慧的结晶 。宋濂也是出身贫寒,身世和朱元璋相近,按理会同病相怜,朱元璋早期也确实如此,但宋濂太有学问,朱元璋最终还是容忍不了 。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不久,有人跑来跟他讲,文人好挖苦毁谤,不能相信,还举了个例子,说是张士诚原名叫张九四,后来当了王爷,请文人给他重新取个好名字,文人就取了士诚,孟子书上说:士,诚小人也 。其实那文人暗骂张士诚是小人,张士诚哪里懂得,给人叫了半辈子小人,到死都不知道,真是可怜 。朱元璋听了后,立即去查了《孟子》,果然发现有这句话 。从此以后他的疑心变得更加严重,对文人分外提防 。因为朱元璋是皇帝,操纵生杀大权,这就不仅仅是疑虑和猜忌的问题,加上他偏执的性格,结果就变得非常可怕 。
到后来,对待那些不肯出仕的文人,朱元璋基本上都采取了杀的方式,以绝后患 。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四人并称“吴中四杰” 。高启被腰斩后不久,杨基也很快因事被朱元璋罚去做苦力,一代名家,竟然被折磨死于工地上 。过了几年,徐贲被下狱死;张羽被贬岭南,半路突被召回,他自知难免一死,遂投江自尽 。苏州文人姚润、王谟不肯出仕 。朱元璋的态度很明确:我叫你来,你敢不来,我就杀掉 。这些不肯应召的人都被斩首抄家 。
贵溪儒士夏伯启叔侄斩断手指,立誓不作官,被逮到京师 。朱元璋问他们:“以前世道乱的时候,你们住在哪里?”夏伯启答道:“红寇(指朱元璋最早参加的红巾军)作乱时,避居于福建、江西两界间 。”朱元璋大怒:“朕知道夏伯启心怀忿恨,认为朕取天下非其道 。”特意告诉夏伯启说:“朕知道你夏伯启是故意提到红寇作乱,有其他的意思 。你们故意砍掉手指,不想被朕所用 。朕要将你们斩首,以免天下的愚夫仿效你们 。”派人将夏伯启叔侄押回原籍处死 。
只有元末明初的文坛领袖杨维桢一人例外 。杨维桢诗名满天下,号“铁崖体” 。他从元朝辞官后,纵情山水,对仕宦名利淡不经意 。张士诚割据东吴时,曾盛情邀请杨维桢,但杨维桢不为名利所动 。
张士诚又叫人征求意见 。杨维桢回了一封信,指斥张士诚的缺点,预言他必有外祸 。后来果然如此 。朱元璋统一全国后,听说杨维桢的盛名,立即命近臣敦促入朝 。杨维桢被朱元璋派人强行征召入京,待了一百二十天后,上书告辞回家,并写了一首《老客妇谣》明志 。此时杨维桢已是年近八十的老翁,杀之无益,朱元璋才勉强放过了他 。宋濂还特意作诗为杨维桢送行,有“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之句,赞誉不已 。
朱元璋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所以朱元璋不但大权要独揽,连小权力也要揽在手里 。这样的皇帝自然当得非常辛苦 。他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办公,一直到深夜 。没有假期,也没有娱乐,完全是一个工作狂 。因为主要的工作是批阅公文,所以朱元璋特别讨厌文人那一套,事先大大铺垫,卖弄经济学问,冗长却又不中肯 。洪武九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万言书,读了六千多字后还没听到具体意见,全部是空话 。朱元璋大发脾气,派人将茹太素叫来打了一顿 。
第二天又读,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后,才涉及到核心问题,建议了五件事情,其中四件是可行的 。朱元璋立即命相关主管部门执行 。又告诉茹太素,这些事五百字就可以讲清楚了,却罗罗嗦嗦地说了一万七千字,这是繁文之过 。朱元璋还特意将这件事情写成文章公布,教育全国官民 。
- 朱元璋登基典礼什么样?朱元璋登基典礼概况
- 不参加,布拉德利为什么不参加ba复赛
- 古代第一个发生兄妹通婚的地方在哪里近亲结婚为什么没有引起注意
- 朱元璋真的血洗过湖南吗?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 初成大业的铁木真为什么要杀死自已的一生挚友
- 忽必烈为什么两次东征日本都失败了?有何隐情
- 不出国旅游,新疆人为什么不出国旅游?
- 下载app下载,手机安卓系统怎么下载APP
- 揭秘中国古代女人为什么都不穿裤子呢?
- 朱元璋后代现状如何沦落至今家中仅剩一张皇帝龙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