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后为何要编造谎言

曾国藩是清代的名相 , 也是个官精 。他步入仕途后 , 十年七迁 , 连跳十级 , 37岁就当上了二品京官 , 可谓一帆风顺 。但是 ,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 , 他常常言行不一 , 口是心非 , 戴着两副面具 。
天京攻破后 , 御史贾铎在京城发难 , 奏请朝廷命曾国藩将太平天国的金库查明 , 报部备拨 , 这是对曾氏兄弟极为凶狠的一着 , 使他们几乎没有招架的办法 。当时 , 太平天国的大量金银珠宝在幼天王等仓皇逃命的时候 , 是不可能全部带走的 。湘军入城后 , 对这些积存已抢劫一空 , 不可能再“报部备拨”了 , 就是少有劫余 , 曾氏兄弟也不愿意上缴 。但是 , 面对朝廷的命令 , 该怎么办呢?曾国藩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克复老巢 , 而全无财货 , 实出微臣意计之外 , 亦为从来罕闻之事 。”朝廷当然是不相信他的话的 , 但是 , 这时的朝廷并不愿意与曾氏兄弟的关系闹得太僵 , 于是在给他的廷寄中说 , 根据你的奏折 , 城中(指天京)并没有贼库 , 这是事实 。这样 , 朝廷算是给了曾氏兄弟一个体面的台阶 。
然而 , 一波未平 , 一波又起 。曾氏兄弟在俘获李秀成后 , 没有解京献俘 , 而是在十七天之后匆匆地将李秀成杀了 。消息传到京城 , 舆论大哗 , 都说曾氏兄弟专横跋扈 , 杀人灭口 , 使曾氏兄弟又陷入难以招架的地步 。
本来 , 曾国藩在六月二十三日的报捷折中还向朝廷请示 , 李秀成、洪仁达“应否槛送京师 , 抑或即在金陵正法 , 咨请定夺” 。按理 , 曾国藩应在朝廷“定夺”之后行事 , 但是 , 他没有这样做 , 却在七月初六放出李秀成饮宴了一番之后 , 便将李凌迟处死了 。把李秀成槛送京师 , 是当时各方面的共同意见 , 就是曾国藩本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他又为什么不等朝廷的命令而将李秀成匆匆处死了呢?
他给朝廷做了一番解释 。他认为 , 除了洪秀全之外 , 其余的都没有必要解送到京师 , 陈玉成和石达开就是现成的例子 。再者说 , 李秀成自知罪重 , 到哪里也是死 , 微臣担心他在途中绝食 , 或者逃跑 , 留下祸患 , 就与弟弟曾国荃再三商量 , 统一了意见 , 就地正法了 。
曾国藩生怕这样的解释交代不了朝廷 , 于是在另一奏折中进一步解释说 , 李秀成很得民心 , 党羽很多 , 威信很高 , 号召力很强 , 如果不迅速杀掉 , 则贻害无穷 , 所以就把他杀了 。
真实的情况是曾国藩害怕一旦把李秀成解送京师 , 李秀成的供词与自己连日来的奏折不符 , 这样他就犯了欺君之罪 , 吃不了也得兜着走了 。比如 , 曾国藩报捷说 , 破了金陵当日 , 杀“贼”十万 , 而当时城中连居民也不过三万多人 , 怎么来的十万?至于天京的“金库” , 李秀成自然是一清二楚的……想到这些情况 , 精明的曾国藩自然是不会把李秀成解送京师的了 。
曾国藩为了保护自己 , 什么谎话都敢编造 。本来 , 朝廷在六月二十九日的谕旨中明确命令他“遴派妥员 , 将李秀成、洪仁达押解来京” 。曾国藩于七月初六收到了谕旨 , 而他就在当天把李秀成杀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