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MP Snooping的工作机制( 二 )


先看优先级,默认是1. 再看IP地址,谁大
的工作机制
缺点:
130s有点长,而且不发送leave报文 。
没有独立的查询机制,要依附于组播协议
对的改进:组成员离开
特定组即 组播地址是什么,特定组就是什么 例如224.1.1.1
224.0.0.2 网段中所有路由器
如果组播组G2不存在成员,则会在 下游接口剪掉
对的改进:查询器选举 IP地址最小的获胜
的工作机制
和v2是任意源,不关心是哪个源 ASM
关心源,特点组播源 SSM (研发部只能看学习视频) 。只支持sm模式,直接可以携带多个组播源
总结各版本的差异
查询器选举:IP地址大,IP地址小,IP地址小
成员离开:130秒,两次离开报文,两次离开报文
五元组(源IP,源MAC,目的IP,目的MAC,协议号)
组播IP地址
一个组播IP地址并不是表示具体的某台机主机,而是一组主机的集合,主机声明加入某组播即标识自己需要接收目的地址为该组播地址的数据 。
224.0.0.1 地址(表示同一网段内所有主机和路由器)
224.0.0.2 地址(本地网段内的所有组播路由器)
224.0.0.13 地址( PIM 路由器)
组播源无法判断具体接收者的网络位置在哪,接受者自己根据组播源距离知道的
组播MAC地址
组播MAC地址与单播MAC地址的区别:
XXXX XXX1 组播MAC地址,第一个字节的最后一位为1
XXXX XXX0 单播MAC地址,第一个字节的最后一位为0
组播IP与 MAC的映射
需要组播IP地址与组播MAC地址的自动映射
1110 XXX.X ——》01-00-5E
组播IP的前9位(其中的5位不是固定的),对应组播MAC的25位,会造成2的5次方个地址 映射成一个MAC地址
IANA规定:IPV4组播MAC地址的高24位为,第25位固定为0
组播配置
(配置之前先安装VLC media )

IGMP Snooping的工作机制

文章插图
第一步:配置组播源
IGMP 的工作机制
组播数据在二层(交换机)会被泛洪,造成:网络资源浪费、存在安全隐患
二层交换的特性:转发、泛洪、丢弃
补充:二层转发数据帧的原理
第一步: 交换机收到了数据帧,先会存入交换机的缓存并检查数据帧是否完整,CRC的校验是否正确 。如果是BPDU(桥协议数据单元),则交给CPU处理;如果缓存存满则丢弃数据帧丢弃数据帧有以下4种情况:缓存存满CRC校验错误过小,小于64字节过长,大于1518字节第二步: 根据vlan进入规则,判断是否丢弃如果数据帧有TAG头,但是该端口不接受此VLAN,丢弃如果有有TAG头,该端口接收次VLAN,进入下一个流程如果没有TAG头,打上该端口的缺省PVID,进入下一个流程 第三步:学习MAC地址—— 数据帧的源端口和源MAC地址交换机中有一张名为MAC地址表的表,当交换机收到一个数据帧后,他会首先记录这个数据帧的源端口和源MAC地址的映射 。(目的的话都不是自己连接的 。乱套了)如果这个MAC地址表已经存在这个映射项,则更新这个映像的老化时间,如果没有,则保存这个映射项 。然后判断这个数据帧属于广播还是单播,如果是广播帧则向所有端口(除了接收该数据帧的端口)转发数据帧;如果是单播帧则查找MAC地址表,根据MAC地址表中存在对应映射项进行数据转发,如果没有,交换机就会广播这个数据帧,有对应接收者回消息时,它便会记住对应的MAC地址与端口的映射,以便下次的转发 。·广播地址不能作为源出现,能作为源地址的只能是单播地址第四步: 数据帧进入主交换引擎,根据VLAN Table表把数据帧发送到属于相应VLAN的端口(VLAN Table表,记录VID和它的端口成员).第五步:交换机在该VLAN内的所有端口查找目的MAC地址,查找到了就发送到相应的端口,查不到就发送到所有端口; 如果配置了组播的话,就要看看有没有IGMP Snooping,如果开启了这个功能就会把组播数据发送到对应端口,如果没有就发送到所有端口;第六步:到达对应端口之后,交换机对数据帧进行出规则管处理,带不带Tag出去access端口:将VLAN的信息剥离,发出去trunk端口:比较PVID和将要发送的VLAN信息,如果两者相等则剥离VLAN信息在发送;如果不想等则直接发送 。Hybrid端口:判断该VLAN在本端口的属性(看该端口对那些VLAN是Untag,那些VLAN是Tag) 。如果是Untag则剥离Vlan信息在发送,如果是Tag则直接发送补充:PVID(port-base vlan ID):端口的虚拟局域网ID号,关系到端口收发数据帧时候的VLAN TAG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