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在答应立李泰为太子后又改立李治为太子?】唐太宗为什么要立李治为太子?
唐太宗是一个建储较早的帝王 。早在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九月,他就立皇子中山王承乾为太子,当时的唐太宗年仅27岁,太子承乾也只有8岁 。承乾的母亲是长孙皇后,和唐太宗非常恩爱 。不知什么原因,唐太宗特别宠爱魏王泰 。唐太宗宠爱魏王泰到了什么程度,仅举一例就可以说明,他听说三品以上的官员不尊重魏王泰,就把三品以上的官员召集起来,严加训斥 。他对魏征等人说:“你们看不起他,我要是纵恿他,你们就会受到折辱 。”在唐太宗的宠信之下,魏王泰有夺嫡之心是在所难免的 。“魏王泰多艺能,有宠于上,见太子有足疾,潜有夺嫡之志,折节下士以求声誉 。”在魏王泰的精心经营下,太子承乾的处境是可想而知的,一方面,太子承乾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任何靠山,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他的母亲长孙皇后就已病死了,太子随即失去了母亲的呵护;另一方面,太子“失德”的报告源源不断地传递到唐太宗跟前来 。而魏王泰却深得唐太宗的喜爱 。唐太宗知道“废长立幼”是大忌,开始比较冷静,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八月,他“以魏征为太子太师”,试图挽救太子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春天,朝野上下把太子承乾与魏王泰做比较,认为太子有足疾,魏王泰聪颖,唐太宗告戒群臣说:“太子虽有病足,不废步履,且《礼》,嫡子死,立嫡孙 。太子男已五岁 。”他的意思已经很明确,太子就是不行,可以立太子的儿子!到了同年夏天,唐太宗突然改变了主意,“废太子承乾为庶人,幽于右领军府 。”
承乾被废以后,唐太宗马上就当面口头允诺立魏王泰为太子 。可见,唐太宗废太子之心早已有之,不过,没有急于公开罢了 。
唐太宗既然口头立魏王泰为太子,为什么后来又改立李治为太子呢?
魏王泰没有能够如愿当上太子,与太子承乾被废后发生的有两件事有很大关系 。第一件事,唐太宗当面口头答应立魏王泰为太子的当天,魏王泰从唐太宗处出来,恰好碰到了去看望唐太宗的晋王李治 。父亲已经口头许诺立自己为太子,魏王泰就神气起来,他教训李治说:“你和元昌关系不一般,元昌现在败没了,难道你一点也不忧愁吗?”李治当时就被吓哭了 。元昌是唐高祖第七子,和太子承乾图谋不轨,被朝廷发现,受到了惩处 。魏王泰意思是说李治和元昌同党,封建时代,同党是要受株连,一同治罪的,李治听了,当然很害怕 。等到李治去见唐太宗,唐太宗见李治愁眉苦脸,满脸泪痕的样子,问为什么,李治如实把魏王泰对自己说的话说了,唐太宗听了很失望,开始后悔答应立魏王泰为太子了 。第二件事,唐太宗当面责骂废太子承乾的时候,承乾辩解说:“儿臣已经是太子了,还有什么要谋求的,我被魏王泰算计,本来是要找一个保全自己的办法,没有想到,别有用心的人教我干了坏事 。现在,魏王泰如果当了太子,正好遂了他的心愿,在他的计划之中 。”
承乾的话,引起了唐太宗的警觉 。太子承乾被废以后,立谁为太子,大臣们意见就很不一致,岑文本、刘洎劝唐太宗立魏王泰,长孙无忌坚决要求立晋王李治,这个时候发生的两件事,恰恰使魏王泰的凶险的本性暴露无遗,魏王泰和承乾关系紧张,和晋王李治关系也不协调,魏王泰和李治相比较,李治当然占了优势和先机 。
所以,当长孙无忌再一次建议立李治为太子的时候,唐太宗立即就同意了 。李治被立为太子以后,唐太宗知道李治懦弱,难当大任,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冬天,唐太宗又要立吴王恪为太子,说:“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如何?”长孙无忌坚决不同意,唐太宗说:“吴王恪不是你的外甥你就不同意立他吗?”长孙无忌说:“太子李治仁厚,是守成的最好的人选,再说,太子不能经常更换 。”唐太宗才放弃了另立太子的念头 。
- 三星手机A71流量节省在哪里,三星手机在哪里关闭流向节省
- 鲜花店常见的花及花语
- 石腊红怎么养
- 节操碎一地:所谓名士风流其实是生活糜烂的代名词
- 解密:诸葛亮在五丈原坐的小车究竟拿什么做动力
- 扬州开挖新河:道光皇帝6天就批施工耗时仅月余
- 揭秘:春秋战国的最强国是楚国而不是齐国?
- 女娲娘娘的师傅是谁?创始元灵是女娲的师傅吗?
- 在孔子的一生中对他最差的评价是什么
- 徐志摩与林徽因:徐志摩为何没与林徽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