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我国倒数第二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明朝末期是否有机会力挽狂澜,扭转局势的机会呢?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后金在沈阳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典,皇太极受“宽温仁圣汗”,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崇德 。
网络配图
这年二月,皇太极致书明朝说:“兴此大兵,本非我所愿.....虽然我见黎庶涂炭常以和睦为心,唯期共享太平 。故至书遣使,不啻数次 。”稍微熟悉历史都知道,当时的大清在关外几乎已经无人能敌,在天聪朝后期,一部分汉人官员就开始极力劝说皇太极抓住机会,及时进取,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 。但是,皇太极对这些建议始终没有回应,有时候甚至还会对这些进谏的官员当面训斥 。即便建立了大清国,皇太极还没有放弃与明朝议和的打算 。
有的同学可能会比较奇怪,为什么皇太极已经建立了绝对的军事优势,却不打算夺取天下?其实有学者认为,这是皇太极的民族意识和心理因素的双重影响 。皇太极虽然可以称雄于关外,但是一旦入关,如何管理汉族人民和官员,如何在汉族文化的汪洋大海中保存满族文化,都是他要面临的难题,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皇太极终其一生,也没有入主中原 。
皇太极的心态暂且按下不表,我们只需知道大清一直有与明朝议和的心就是了 。我们再来看崇祯这边,由于自恃“天朝上国”,明朝对与后金议和一直以来都是持冷淡排斥的态度,但是,随着关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关外明军节节败退,崇祯还是坐不住了 。崇德七年,明清两军在关外爆发了松锦大战,此役,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只剩三万残军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之后明朝在关外的城池悉数陷落,主帅洪承畴被俘 。松锦大战刚结束不到一个月,明朝的使团就到了沈阳,与皇太极开始商量议和 。
网络配图
尽管此时清军入关灭明已经十拿九稳了,皇太极依然同意议和,而且甚至还做出了很大的让步,暗示明朝一旦协议达成,他可以取消帝号,向明朝称臣 。
但是,这么关键的历史机会,最后却坏在了一个人的手里,此人就是明朝的兵部尚书陈新甲 。
事实上,此次议和,是崇祯皇帝授意下秘密进行的,因为如果公开提出议和,显然会遭到舆论的猛烈攻击 。而为崇祯皇帝执行这项秘密使命的,就是兵部尚书陈新甲 。此次明朝使团沈阳之行,领衔的便是兵部职方马绍愉,他在沈阳完成使命后,带着皇太极给崇祯皇帝的一封长信回京,并且将议和的情况写成了书面材料汇报给了顶头上司陈新甲 。
但是,陈新甲因为着急上朝,将这么重要的材料随手就放在了书桌上,他的书童误以为这是“塘报”(抄送诸臣的报告),未请示陈新甲就开始抄传,公开了!这一下就惹了大祸,本来应该保密的议和经过被所有人都知道了,朝野哗然,群臣激愤,不明真相的人们纷纷上奏弹劾陈新甲贪生怕死,私自与皇太极议和 。
网络配图
此时的崇祯真可谓有苦说不出,极为痛恨陈新甲的办事鲁莽,但又不敢说议和是自己提出的,既要保存面子,又迫于言论压力,他降旨要求陈新甲悔过 。没想到陈新甲不但没有后悔的意思,还“自诩其功”,觉得自己立下了一件很大的功劳,崇祯皇帝终于恼羞成怒,下令将陈新甲处死,同时也就关上了明清议和最后的大门 。
如果此次议和成功,也许明朝免除了关外的强敌,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农民起义军,后来的历史完全是另外一个模样也不是不可能,但是这最后的一次救国良机,就这么被一次乌龙事件断送了,这也许就是历史跟崇祯开的一个残酷的玩笑 。
- 明朝科举主要看颜值:人长得丑最终榜位就下降
- 名将檀道济是个什么样的将军?最后为何被冤杀
- 苻坚和慕容冲有什么关系?苻坚最后是怎么死的
- 明朝军队为何被倭寇按在地上摩擦倭寇这么强?
- 一元一次手机定位软件网站,请教一下互联网产品的定位方法是什么?
- 明朝政治家海瑞死后皇帝给他的谥号是什么?
- 一个被,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被凌迟处死的人是谁?
- 孝恭孙皇后生平简介孝恭孙皇后最后是怎么死的
- 一人公司怎么报销,当一人一次报销各种费用,怎么在记帐凭证上反映
- 解密三国:被吕布手下劫拦的夏侯惇最后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