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在西点军校的中国将军:曾是巴顿同班同学

在美国西点军校的军人公墓 , 有一块用中英两种文字书写的墓碑格外引人注目 , 上面写着“显考陆军中将温公应星府君之墓 中华民国五十七年六月”字样 。显然 , 这是墓主人温应星的儿女们所立 。那么一位中国将军缘何死后能在大名鼎鼎的西点军校拥有一席之地?这还要从温应星留学美国担任顾问 。美方连续派来六七人供张作霖挑选 , 其中一位名叫费霖的陆军少校恰好是温应星的同班同学 。他对张作霖说:“你们中国也有西点毕业的 , 为什么要花大笔钱找我们美国人来?”他把温应星推荐给张作霖 。此时的南方政府正想在旧军阀中安插势力 , 也同意派温应星赴奉军任职 。温应星到达哈尔滨后 , 张作霖委任他为中东铁路警务处长 。1928年6月 , 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死 , 张学良接掌奉军 。此时 , 奉军内部出现分裂 , 张学良决定进行清理 。温应星得知后 , 为安全起见 , 星夜偕全家逃离哈尔滨 , 前往北平 。随后 , 经过朋友的推荐和清华学校校董会的研究 , 他成为清华历史上唯一一位军人出身的校长 。
温应星在清华校长任上仅干了两个月 , 便奉调南下出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长 。当时的上海局势比较混乱 , 黑社会势力十分猖獗 , 要坐稳局长的交椅 , 必须有一套对付黑社会的本领 。可是 , 温应星在西点军校并未学过这一课 。他一到任 , 既是黑社会老大、又担任公安局侦缉大队长的卢英便登门拜访 , 要求将上海的居民门牌号码更换一遍 。温应星询问原因 , 卢英称 , 换一次门牌 , 居民每户要出6毛钱 , 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按照惯例 , 他们都能从中获利 。温应星听罢大怒 , 训斥道:“门牌不能换 , 这钱我也绝不拿 , 拿的话我绝子绝孙 。”此后 , 卢英怀恨在心 , 动用一切力量与温应星作对 , 最终迫使他不得不挂冠而去 。全国解放前夕 , 温应星不愿跟随蒋介石前往台湾 , 而是选择在美国定居 。1968年温应星在华盛顿家中去世 。
临终前 , 温应星曾向儿女们表示过自己的愿望:去世后 , 有可能的话把遗体安葬于家乡 , 如果不能实现 , 就安葬在西点军校 。按照父亲的遗嘱 , 温氏兄妹携带材料 , 多次赴美与西点校方商谈 , 理由很简单 , 父亲是中国首位西点军校毕业生 。他们的诚意最终打动了校方 , 校长柯斯特少将特准将温应星中将夫妇安葬于西点军校军人公墓 。
1968年6月5日 , 温应星夫妇的追思礼拜仪式在阿灵顿国家公墓教堂举行 , 礼拜完毕后 , 灵柩移上灵车 , 在礼兵的护送下前往西点说起 。
温应星 , 1887年出生于广东台山的一个官宦家庭 。在清政府招考公费留美学生考试中 , 他一举考中 。1905年 , 温应星登上赴美轮船 , 经一月颠簸 , 漂洋过海 , 入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就读 。军校生活刚刚过了一年 , 温应星就接到清政府的指令 , 让他立即转入西点军校 。进入西点后 , 温应星感觉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不同 , 这里要求更严 , 生活更苦 , 更能塑造军人气质 。他抓住时机 , 刻苦攻读 。1909年 , 温应星通过了西点军校所有的考试 , 顺利毕业 。与他一同毕业的还有102人 , 这些学生中 , 出了4位上将、3位中将、7位少将和13位准将 , 共27位将军 , 著名的有戴维斯上将、巴顿将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