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明豪壮祖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大明是一个让很多了为之拥趸的朝代 。明朝有祖训曰不和亲,天子守国门等一系列的言论 。从后世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对外很强势的国家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
大明祖训曰: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网络配图

纵观大明王朝二百七十七年的风云岁月,我对两位皇帝予以了最高的评价 。
第一位是明孝宗朱佑樘,年号弘治 。《明史》中多他的评价是“恭俭有制,勤政爱民 。”,晚明学者朱国桢说过:“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
确实如此,他不仅开创了明朝四大盛世之一的弘治中兴,同时,他也是一位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虽然他并不像唐宗宋祖那样声名远扬,但他的的确确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明君 。
第二位是明毅宗朱由检,年号崇祯 。众所周知,他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 。可能有人不禁产生疑问:“他可是一位亡国之君呀!”我只能倔强地回答:“那有怎样呢?”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 。”
这是崇祯在1644年三月十九日凌晨于煤山自缢前,留在衣服上的那份遗诏 。最初喜欢他,也仅仅是因为这份遗诏 。
古时候,腐朽的封建思想观念紧紧地束缚这人们 。别说是一位至高无上的帝王,就算是孤苦伶仃的百姓,也希望自己死后留有全尸,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安宁 。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崇祯作为一代帝王,为了保护全国百姓的安全,做出了“任贼分尸”的割舍 。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但他依然是他,依然心系百姓 。
三十四年前,他是皇五子;十七年前,他是信王 。因为并非皇长子,所以他的命运可能将一直定格在信王府,像其他王爷一样,碌碌终生 。
网络配图

但是,历史给了他一个机会,却并非是一个好机会 。
1627年,哥哥熹宗朱由校驾崩,由于无子嗣,所以“兄终弟及”,年仅十七岁的信王朱由检接过了哥哥手中的接力棒,或者说是烂摊子,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
这是一个危险的时刻,此时的奸宦魏忠贤权倾朝野,起爪牙遍布朝中,历史上称这些人为“阉党” 。
崇祯虽然年仅十七岁,但是,魏忠贤是什么货色,他还是十分深知的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除掉这个恶贯满盈的死人妖 。
其实,在我小的时候,一直幼稚地认为皇帝的权力极大,甚至无所不能,要想除掉一个人,就像捏死一只蚂蚁那样易如反掌 。
后来,我才发现我错了,历史并非我想象的那样简单 。这时的魏忠贤不再是宫中的那只唯唯诺诺的狗,而早已变成了恶狼 。
除奸的过程是十分艰辛的,就如同下棋一般,一步失手,则满盘皆输,甚至会威胁到他的性命 。在这其中足以看出他的冷静、谨慎和睿智,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卓越政治家 。
短短几月之间,魏忠贤于发配途中自尽,“五虎”“五彪”尽皆被除,当年残忍折磨杀害东林党的阉党们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再次强调一下,当时的崇祯,仅仅是一位十七岁的少年 。
还有十七年 。是的,还有十七年的风雨 。
其实,明末也是一个名将辈出的年代 。孙承宗的睿智、袁崇焕的执著、曹文诏的威猛、左良玉的骁勇、卢象升的坚定、孙传庭的谋略,以及杨嗣昌的士为知己者死,筑成明末最后一道坚固的城墙 。
他并非多疑,而是一直深信着他们 。
网络配图

当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时,他在第二次平台召对中,将自己的外衣脱下,亲手披在袁崇焕身上 。他仅仅是希望袁崇焕可以更加努力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