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上曹魏皇权的衰亡与司马懿的最终抉择

一、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
魏明帝曹叡也许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三十多岁时就死掉 , 所以他在后事的安排上本身就是缺乏周密性 。他在当皇帝的时间内没有积极培养皇族子弟 , 没有帮助皇族子弟逐步剥夺军政大佬们的权力 。直到快死之时 , 却妄想通过一纸诏书 , 用所谓的辅政名单让皇族成员控制帝国主要军政大权 , 他也把他那一纸诏书想得太了不起了 。于是魏明帝最初拟定的辅政名单 , 自然而然的遭到了被否定的命运 。
对于这种结果 , 许多人充满了遗憾之情 。因为在他们看来 , 假如这个辅政名单能变成现实 , 那司马家族就无法篡夺曹魏政权了 。但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大约忘了一个事实 , 在皇族势力衰弱、豪门势力巨大的背景下 , 这份辅政名单如果变成现实 , 恐怕只是使皇族与豪门之间的矛盾提前激化罢了 。在这种背景下 , 魏明帝自然就得重新拟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辅政名单 。这个辅政名单 , 必须得体现着皇族的利益 , 也得体现着各大豪门的利益 。于是皇族只派出一个代表当辅政大臣 , 但因为他是代表着皇族的利益 , 所以他必须得当帝国首席执政官 。在这种背景下 , 曹爽做为一个皇族的幸运儿遂一步登天了 。
一方面出于政治的平衡术 , 所以皇帝需要再选一个辅政大臣牵制曹爽 。另一方面因为曹爽并没有过人的才能、威望、资历 , 所以皇帝需要选一个辅政大臣协助曹爽工作 。这个辅政大臣应该选谁呢?显然不能再从皇族中选取了;既然如此 , 那这个辅政大臣自然就只能是司马懿了;因为帝国内再也没有一个人的资历、威望能与司马懿相提并论了;因为司马懿在13年前 , 就曾给魏明帝当过辅政大臣 。但魏明帝对司马懿显然怀有一种无可去除的戒心 。这绝不是因为司马懿的所作所为值得他怀疑 。事实上 , 司马懿此前的所有行为 , 都也符合人臣的典范 , 换而言之他是帝国的栋梁 , 做事又完全循规蹈矩 。一切仅仅是因为 , 司马懿所代表的力量实在太大了 。司马懿的兄弟子侄人数众多、影响巨大;仅从司马家族的影响来说 , 就足以让皇帝不敢放心任用 。司马懿历任务军政要职 , 其人脉之深恐怕足可以深入到帝国任何一个角落 。这种势力与影响 , 加上其家族的影响 , 更让皇帝一百个不放心了 。问题是 , 既然清一色的皇族成员辅政方案无法实施 , 那选一个军政元老辅政 , 不选择司马懿又能选谁呢?因为帝国现在实在没有一个人能与司马懿相提并论了 。已知生命无多的魏明帝 , 显然已无力做更多的选择了 。于是他只有接受了曹爽与司马懿辅政的名单 。
二、魏明帝对刘备的模仿
面对这种难以更改的事实 , 魏明帝只有在临死前再演一场感人的大戏了 。当司马懿来到他面前之时 , 病卧在床魏明帝对司马懿说:“我一直忍着这口气 , 就是想等你回来 , 现在你回来了 , 我终于可以放心了 。”说完后魏明帝让自己儿子搂着司马懿的脖子说:“我把我儿子托付给你了 。”真是一场感人至深的大戏 , 但他显然只是一场感人至深的戏罢了 。因为魏明帝最初根本没有打算把自己儿子托付给司马懿 , 更主要的是 , 后来魏明帝也是让才能、威望都很一般的曹爽位居司马懿之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