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刚到刘繇处 , 孙策就打了过来 。有人劝刘繇用太史慈为大将对付孙策 , 可刘繇是个有“政治洁癖”的人:“我若用子义 , 许子将不当笑我邪?”可能他想避“任人唯亲”之嫌 , 而且太史慈毕竟有污点(逃犯嘛) , 重用怕给评论界看笑话 , 于是只让他干点侦察工作 。
尽管大材小用 , 可太史慈还是差点改变历史 。在一次侦察行动中 , 他正与孙策撞个正着——当时他只有一个骑兵跟随 , 而孙策那边有从骑十三 , 而且都是韩当、宋谦、黄盖等响当当的战将 。太史慈可是一点不怵 , 上去就打算“擒贼擒王” , 偏偏孙策也是年轻气盛的“小霸王” , 挺身迎战 , 上演了精彩的对决好戏 。这一仗对双方来说都相当凶险:“策刺慈马 , 而揽得慈项上手戟 , 慈亦得策兜鍪 。”从这个记载看 , 应该是缠斗在一起 , 到了徒手肉搏的地步 。关于结果 , 《三国志》说没等分出胜负 , 两边的增援都到了 , “于是解散” 。《吴历》却说“慈于神亭战败 , 为策所执 。”被裴松之指为谬误 。
刘繇被打败 , 逃往豫章 , 而太史慈逃到芜湖 , 领导不肯顺服的军民在山里打起了游击战 , 后又自称丹杨太守 , 在泾县建立了根据地 , 得到当地的山越族人归附 , 俨然成了抵抗中心 。
他一直从兴平二年打到建安三年(据《资治通鉴》) 。现代人似乎很难理解:他本只是个局外人 , 却不过朋友情面 , 帮一下忙也就罢了 , 可是为何要如此执著呢?其实那个时代的人是很认死理的 , 一个义字就足够了:从小处说 , 既然他答应过刘繇要帮忙 , 必须信守诺言;从大处说 , 扬州是汉朝的土地 , 而孙策是逆贼的党羽 , 抵抗孙策是有道义上的正当性的 。另外 , 从“州郡之争”开始 , 太史慈这一辈子都是站在弱者一边抵抗强者 , 扶危济困 , 也许在他看来是最正常、也最应该的选择 。
孙策击破割据吴地的严白虎之后 , 见太史慈渐成气候 , 不去追刘繇 , 亲自带兵进攻太史慈的据点泾县 。这一次太史慈终因实力不敌被擒 。
正是不打不相识 , 孙策一直记得神亭大战中这个强悍的对手 , 亲自为他解去绑缚 , 拉着手问他:如果在神亭我被你抓了 , 你会怎么处置我?太史慈还那么硬气 , 说:“那就不好说了 。”孙策呵呵大笑:“今日之事 , 当与卿共之 。”——咱们一块干吧 。这句话是客套还是许愿?可能都有——至少在表面上 , 孙策不把他看作一个部下 , 而是一个合作者 。
接下来《三国志》只是说“即署门下督 , 还吴授兵 , 拜折冲中郎将 。后刘繇亡于豫章 , 士众万余人未有所附 , 策命慈往抚安焉 。”过于简略 , 似乎太史慈很容易就答应归降了 。但《江表传》记载 , 孙策做了过细的思想工作 。
孙策先是赞叹其有才能 , 很仗义:“闻卿昔为太守劫州章 , 赴文举 , 请诣玄德 , 皆有烈义 , 天下智士也” , 但是“所托未得其人” , 所以才能不得发挥 , 接着表白自己不是记仇的人 , “射钩斩袪 , 古人不嫌 。孤是卿知己 , 勿忧不如意也 。”甚至说了这样的话:“龙欲腾翥 , 先阶尺木者也 。”——你是人中之龙 , 但是腾飞总要有个起点 , 我这块“尺木”可以给你当个跳板 。
- 为什么在三国里孙权是最晚称帝的
- 姜维有后人吗?姜维儿子是谁?
- 三国五大谋士:没有司马懿第一名最没有争议
- 热门小说排名前十名,英雄联盟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 我好想你韩语怎么说? 我好想你韩语怎么说
- 三国无间道:那些骂人刀刀见血的三国英雄们
- 津津乐道的航海传说:世界著名的十大幽灵鬼船
- 分析三国魏国著名大将李典武功厉害吗
- 最有智慧的三国名将徐晃:首提挟天子以令诸侯
- 三国历史上的十大神箭手赵云黄忠连榜都上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