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八月十八潮

苏轼(1037 ~ 1101),北宋文学家、画家、书法家 。字子瞻,又字何忠,名曰东坡居士 。梅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他和弟弟苏辙登上进士,授富昌县主簿、大理评签书的评委,直呼史馆 。
1079年(元丰二年)得知湖州时,被贬为御史 。次年被贬为黄州团用使,在东坡建室,故名东坡居士 。1086年(哲宗元佑元年)返朝,任中国书法家,翰林学士,知识分子专利 。
公元1094年(邵圣元年),再次被朝廷谗言,流放到惠州、儋州 。1100年(傅园三年),被召回北方,次年死于长洲 。
苏轼诗、词、文、书、画样样精通,是北宋文坛继欧阳修之后的领军人物 。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杰出的诗人,他开拓了豪放的词风,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如今《东坡全集》已有150卷 。
二、“八·一八潮,一个壮观的世界”从何而来?
1、出自宋代苏轼的《一出考官戏》
2.原创作品
不择屋檐,不择城楼,官邸如鹏岛 。凤钗堂前野橘香,秋荷老在覃健桥边 。八·一八潮,壮观世界 。
3.白话翻译:当潮水从遥远的海口出现时,就像一条白色的银线 。过了一会儿,它慢慢靠近了 。白色的波浪高耸入云,像白玉做成的城堡和白雪做成的山脉 。海浪仿佛从天而降,发出巨大的声响,就像震耳欲聋的雷声 。波涛汹涌,仿佛吞没了蓝天,洗涤了阳光,十分雄伟壮阔 。
扩展数据
作品欣赏
1.苏轼在文中陈述了自己对客命无常的看法,从而相互理解 。客人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终长” 。苏轼以江月明月为喻,提出“死者如是,而未曾有过;盈缺者如是,亡者不退潮不流 。
2.从事物的变化来看,天地的存在只是一眨眼的事;如果从同一个角度来看,事物和人类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我们不必羡慕河流,明月和天地 。自然也就没必要“为我的一生哀悼片刻 。”
3.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他赞成多角度看问题,但不把问题绝对化 。所以他能在逆境中保持豁达、超然、乐观、适应的精神状态,能摆脱人生的不确定性,理性对待人生 。
资源
百度百科——“考官的一出戏”[S2/]
第三,“八·一八潮壮观 。”这句话出自苏轼的哪首诗?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一出考官戏》 。
全文如下:
8月15日的晚上,到处都是月光 。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八月十八潮

文章插图
不择屋檐,不择城楼,官邸如鹏岛 。
凤钗堂前野橘香,秋荷老在覃健桥边 。
八·一八潮,壮观世界 。
鲲鹏击水三千里,练出十万人的长驱 。
红旗绿盖渐消,黑沙白浪相噬 。
人生遇古难,此景此行有两个好处 。
愿你闻此烛,门外白袍如鹳 。
八月十五的月色正好,无论是茅屋还是阳台,何况我的地方就像蓬莱 。此时,风钗堂前的野橘飘香,覃健桥旁的荷叶也凋零枯萎 。
8月18日,钱塘江的潮水是世界上更大最壮观的 。此时的钱塘江潮水,就像传说中鹏鸟的翅膀拍打着水面,激起三千里波涛,也像十万人奔腾向前,形成一个巨大的白色练 。
可惜我们难得相聚,却不能在这样的美景和这样的旅行中兼得 。希望测试功能加快卷子速度,门外的同学都在蹦蹦跳跳 。
扩展数据
作品注释
①熙宁五年八月,笔者监考贡桔时 。贡举是封建社会朝廷选拔考生的地方选拔舞台 。宋制:公举考试,中秋放考 。今年晚了两天——8月17日发布名单,不用说,考生们都挺着急等的,于是笔者有了督促考官的工作 。相对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