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从中前期开始繁荣,到万历时期达到顶峰 。
有些人不以为然,源于宋朝一般年份的财政收入达到7000万贯以上,相当于7000万两白银,而万历时期一般是1500万两白银 。这里有两个问题,明朝的税率比较低,因为大多数朝代基本都是三十税一,而明朝中后期很多时间是五十税一,税率下降,在相同经济总量下,财政收入下降;其次,明朝白银的购买力强于宋朝,1500万两的购买力相当于宋朝6000万两(仅以京城的粮食价格换算),这是个大约数,所以,明朝最繁荣的时候或许比不上宋朝的顶峰时期,但和一般时期相差不大 。
明朝中前期持续发展,万历时期达到繁荣的顶峰,原因是什么哪?
第一,明朝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优势 。明代中期,中国商品如生丝 丝织品 瓷器 茶叶 棉布 砂糖 粮食 药材等,在国际市场上有强大的竞争力,享有很高的声誉,这在很多地方都有记载,无需赘述 。另外一方面,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由于宋朝开始经济发展的很快,白银需求的增长一直快于供给的增长,所以,明代白银的购买力相当于宋元时期的两三倍以上,简单的说,就是明朝中前期银子很贵,所以,银子标价的商品价格低 。这一时期,欧洲经历了100年左右的通货膨胀,很多商品的价格上涨了两三倍 。综合因素造成明朝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不仅有质量优势,还有价格优势,欧洲产品在美洲的市场被明朝占领,甚至欧洲自己的市场也一样 。
质量优势加上价格优势,结果就是大额持续的贸易顺差 。而日本 美洲 非洲 欧洲都是逆差国或地区 。
有一组数据可做说明,有专家估算,1590-1602年,美洲白银通过太平洋流入菲律宾的是2000吨左右,1602-1636年约为2400吨,1636-1644年是210吨,菲律宾没什么产业,都是转口贸易,这些白银基本上都流入明朝 。
第二,1622年之前八九十年间,中国的金银比价是1:5.5--1:8,银贵金贱,而欧洲是1:11.5--1:13,银贱金贵,只要把欧洲的白银运到中国,然后换成黄金运回去,就是一本万利,也就是套利,所以,中国的资本---白银持续流入 。
贸易顺差加上资本流入,就是今天的双顺差 。
但是,随着明朝经济的不断繁荣,白银加速流入,到了1635年,黄金与白银的比值达到1:10,1637--1640年(这个年份你一定很熟悉),达到1:13 。而欧洲的金银比价还维持在1:13左右,与明朝白银的套利空间没有了,资本流入自然停止;另外,白银变得便宜,经济的繁荣必定带来工资等成本的上涨,出口商品的价格也就上涨,贸易顺差也就下降,1636年以后,每年经菲律宾流入的白银大幅下降 。
双顺差的时代结束 。
明朝开始通货紧缩;当时有两次,一次是天启年间,一次是崇祯时期,给事中曾提出发行纸币,缓解当时的困境,可惜,由于朱元璋的宝钞造成的影响太恶劣(贬值一千多倍),无法推行 。
通货紧缩的结果是:到崇祯的时期,一些年份正常的财政收入不到500万两白银,比万历时期下降了60%以上,。
也所以,陕西大灾的时候,崇祯派人赈灾,只带10万两白银,数百万人闹灾,十万两白银根本无济于事,结果灾情恶化,有了张献忠李自成的用武之地;很多史学家说崇祯是个混蛋皇帝,只重视剿匪,不重视赈灾(10万两白银对数百万灾民确实没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确实没钱);东北的战事,如果按军队的战斗力,即便努尔哈赤子孙再肯几十年砖头估计也没用,但军饷不断拖欠,影响了战斗力,最多时拖欠四五百万两 。
明朝末年的大灾荒是明朝灭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加大了财政需求(赈灾);另外一个直接原因就是通货紧缩,财政收入急剧下降,造成明朝对灾荒的赈灾能力(这最重要,最后也是李自成攻陷北京)和军队的动员能力下降,两者一起造成明朝的灭亡 。
- 古人的寿命到底有多长?考古学家这一发现改变了看似恒久不变的事实
- 汉武帝的皇位竟是因为一个女人的嫉妒心而换来的!
- 危地马拉发现一座公元前350年的玛雅王室古墓
- 最早被称为老佛爷的不是慈禧?那是谁
- 揭秘:雍正对年妃宠爱有加是基于何种目的
- 汉朝刘胜的精力全在酒色上竟生120个儿子
- 解密:到底该如何评价南宋末年的端平入洛?
- 历史上真实的豪门孔祥熙:揭秘孔祥熙的功与过!
- 资深美女意思什么 资深美女
- 感情里没有段西风,谁来撮合我们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