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狩六年(前117年) , 大司马大将军、冠军侯霍去病薨逝 , 时年23岁 。关于他的死因 , 流传较广的说法主要有病死、在匈奴染上瘟疫、退隐三种 , 但是都经不住推敲 。
首先 , 史书中从未见霍去病身体有何不适的记载 , 而且与霍去病同一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关于此事的记载也颇值得玩味 。他在《史记》中只用了一个“卒”字来写霍去病之死 , 却详细记载了汉武帝为霍去病举行盛大葬礼的全过程 。以其写史的态度 , 这只能解释为他根本就不知道霍去病的死因 , 也就是说官方有意隐瞒或者封锁了消息 。至于病死之说 , 只怕司马迁本人也是不相信的 , 所以才没有将这种说法写在《史记》中 。
其次 , 霍去病之死是在元狩六年 , 而漠北大战是在元狩四年 , 什么样的瘟疫能有这么长的潜伏期?如果是死于瘟疫 , 那么沾染上瘟疫的人自然不可能是霍去病一人 , 但是史书中并没有将士因为瘟疫大面积死亡的记载 。
最后 , 漠北大战后 , 汉、匈双方均受损伤 , 匈奴遣使和亲 , 汉朝派使者与匈奴谈条件 , 可匈奴不仅不接受汉方的条件 , 反而扣留使者 , 于是武帝决定再一次发动对匈战争 。在这个时候 , 三军主将霍去病退隐 , 无异于拿军国大事当儿戏 。
而通过对从漠北之战到霍去病死时的两年中发生的几件大事的分析 , 就会发现霍去病之死另有隐情 。这期间发生的事主要有以下几件 。
网络配图
第一 , 汉武帝尊霍抑卫 。
自霍去病受封冠军侯起 , 汉武帝便开始有意无意地在军中培养霍去病 , 同时打压卫青的地位 。汉武帝的这种行为在漠北大战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史记》载 , 在汉武帝的战略决策中 , 迎战匈奴大单于的任务原本是落在霍去病身上的 , 只是阴差阳错 , 大单于却与西出定襄的卫青军团遭遇了 , 一番恶战之后 , 匈奴败退 。之后东出代郡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追亡逐北 , 才创下不世之功 。在战后的封赏上 , 汉武帝尊霍抑卫的意图越来越明显 , 跟随霍去病出征的将士大多都得以封侯 , 而大将军卫青不得加封 , 军卒皆无封侯者 。
作为汉武帝朝最杰出的军事将领 , 卫青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而且卫青为人谦恭有礼 , 温和大度 , 重情重义 , 众人都乐于听命于他 。那么汉武帝为何要借助扶植霍去病来打压卫青呢?因为卫青身居高位 , 姐姐是皇后 , 外甥是太子 , 妻子是长公主 , 这些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 。尽管卫青本人一直谨小慎微 , 但是其集团的势力实在庞大 。所以汉武帝必须想办法来抑制卫氏集团的势力 , 这个办法就是尊霍抑卫 。
而汉武帝之所以能够放心地扶植霍去病的势力 , 是因为霍去病的性格 。史书中载 , 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 , 有气敢任” , 且不热衷于政治活动 , 因此他的周围不可能形成一个利益群体 , 也就对汉武帝构不成政治上的威胁 。霍去病虽然与卫青家族有亲缘 , 但是他不能代表卫氏集团的利益 。相反 , 他的异军突起 , 还会威胁到卫青的地位 , 卫氏集团的既得利益者们绝对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 , 他们自然会拼尽全力保住卫青 , 同时也是为了保住他们的既得利益 。
- 明明病死被三国演义写成被敌将杀死的五大名将
- 武林风的名将排名,武林风名将跟昆仑决名将哪个有名
- 揭秘金朝名将完颜宗弼为什么会败给岳飞
- 清朝名将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吗
- 关羽一个功劳永远抵不上错误著名将领
- 骁勇善战的匈奴克星霍去病为何在20多岁时突然死亡
- 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光昭日月
- 苦药利病的解释苦药利病的出处及用法
- 唐朝名将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辉煌事迹
- 明末名将左良玉当时部队真的有八十万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