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于禁为什么要投降于禁在最后又是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的故事脍炙人口,人们对三国名将多津津乐道于蜀汉的“五虎大将”——忠肝义胆的关云长、气势威猛的张翼德、浑身是胆的赵子龙、勇冠三军的马孟起、老而弥辣的黄汉升,各有其英勇不凡的赫赫战绩和传奇故事 。关二爷千里走单骑、刮骨疗伤、温酒斩华雄;张飞大闹长坂坡、怒鞭督邮、智取瓦口隘 。刘、关、张三人自然是三国演义里的主角,但是纵观整个三国,不仅仅是刘备兄弟的天才,曹操麾下也有驰聘沙场、开疆拓土、智勇双全、战功彪炳的“五子良将”——威震东吴的张辽、沉稳多智的徐晃、骁勇善战的乐进、奋勇争先的张张郃,还有果毅沉稳的于禁 。这个三国更多是属于将士们的,正因为无数的奸臣、悍将、名士、枭雄,才使得三国能够在历史上是最精彩的时代之一,也是出现传奇性色彩人物最多的时代之一 。
忠心耿耿 尽忠竭力
时势造英雄,于禁是三国造就的英雄,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于禁是五子良将之一,行军毅重 。他是个忠勇之人,但又不仅仅是个只会作战的机器,他忠诚勇毅,以自己的忠心和勇猛获得了全军上下的尊重 。作为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将 。以忠勇闻名于军中,却又因为一些原因,背叛了“忠”字,成为了人们的笑柄和不齿的对象 。那么,于禁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忠心耿耿的于禁会投降?


于禁,出生年月不详,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字文则,泰山钜平人 。三国时期魏国武将 。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 。曹操对于禁的称赞一点都不夸张,于禁的确是一名优秀的将才,忠心、勇猛有气节,这些名将具有的品质,在于禁身上都得以完美体现 。首先,于禁是个忠心之人 。
汉献帝初平三年,于禁早期附从鲍信为行将覆灭的东汉王朝镇守兖州,兖州牧刘岱败于黄巾党被杀,陈宫与鲍信拥曹操做了新兖州牧,从此于禁归属于曹,他的前程开始放光 。他的伯乐是属将军王朗,《三国志》:“王朗异之,荐禁才任大将军”若不是王朗向曹操推荐这个人才,恐怕于禁就埋没在众多将士之中了 。于禁自从初平三年跟随了曹操之后,在接下来的四年里,表现十分突出,一路过关斩将,在领兵作战上是大放异彩 。曹操很欣赏于禁,逐渐把他当做心腹大将 。于禁早年“黄巾起,鲍信招合徒众,禁附从焉 。及太祖领兖州,禁与其党俱诣为都伯 。”于禁最早是鲍信的手下,后来曹操接任兖州牧,他作为鲍信旧部属曹操 。本是鲍信身边的人,于禁为什么也会忠心追随曹操,因为鲍信与曹操早期私交很好,于禁信得过鲍信的为人,也就相信曹操其人,并一心追随 。
再者,于禁的领兵作战能力非同一般,虽然他是武将,却拥有政治家般的头脑,善于掌握整个作战局势及时作出决断,同时,他治军军纪严明,很受士兵的敬重,这些都是他在曹军中可圈可点的地方,也是曹操如此倚重他的原因 。于禁作战相当勇猛顽强 。曹操东征吕布时,打败吕布二营人马,不久又独自率部在须昌战胜高雅;在攻打定陶、离狐、雍丘等一系列战斗中,于禁连连告捷,对付黄巾军也是毫不含糊 。这一系列战争中的优越表现,使得曹操对于禁倍加器重,于是于禁的职位由军司马一路迁升,很快就跻身于曹军名将的行列 。当然,于禁能得到曹公的欣赏,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他作战时的沉着、稳重 。《三国志·于禁传》:“独勒所将数百人,且战且引,虽有死伤不相离 。虏追稍缓,禁徐整行队,鸣鼓而还 。曹操讨伐张绣失利的时候,全军上下一遍混乱 。唯独于禁率领手下的数百人,临危不乱,即使是处于劣势,全军撤退之时多有伤亡,整支队伍始终保持没有溃散 。让曹操对于禁领兵作战的能力是大为称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