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里敌敌畏能被丝瓜根系吸收吗.有人早上在粪里倒入敌敌畏( 二 )


浙江一名基层监管部门负责人也称 , 他们有的年份几个月可以不干活 , 因为“前期努力” , 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年的“创收”任务 。
据新华社电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 , “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 。食品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 然而恶性事件却频频出现 。食品安全屏障为何屡屡被突破?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把好“入口”安全关该有哪些突破?
监管“马后炮”
曝出来查 , 曝不出就算
来自权威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 , 2010年 , 有关部门共检查各类食用农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单位3552万户次 , 查处各环节违法违规行为13万起 , 抓获犯罪嫌疑人248人 , 取缔和停产违规企业单位10万余家 。食品安全的整顿力度不可谓不大 , 但为何食品安全事件依然频现?
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 从近期曝光的“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瘦肉精”猪肉、“牛肉膏”事件 , 到以前披露的“三聚氰胺”奶粉、“大头娃娃”奶粉、“假葡萄酒”事件 , 其中暴露出的“马后炮”监管 , 并不少见 。
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 从当年3月起三鹿集团、有关部门就陆续接到消费者反映 , 在前期长达四五个月时间内 , 各级检测机构先后多次对三鹿奶粉进行检验 , “均未发现问题” 。直到9月被媒体曝光后 , 地方**和企业才开始“彻查” 。
2010年底的河北“昌黎葡萄酒造假事件”中 , 当地的假葡萄酒业存在多年 , 形成了“造假一条龙” , 甚至带火了当地的酒精、食品添加剂及制作假冒名牌葡萄酒标签厂家 , 而当地的监管部门竟“浑然不觉” 。直到被曝光 , 才开始“迅即”介入……
疑云未散的“瘦肉精”事件中 , 有关部门排查后对外界称 , 确认的“瘦肉精”阳性生猪主要集中在河南济源周边四县市 。“巧合”的是 , 媒体所曝光的也是这四县市 。“搞调查的媒体掌握得这么准?没被曝光的就全都让人放心吗?”一些百姓仍心存疑虑 。
从现实来看 , 目前我国共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40多万个 , 人手相对较少 , 快速和常规检测能力不够完善 。“监管难度大 , 但这并不能成为监管缺位的‘挡箭牌’!”山东大学社会问题研究专家马广海教授认为 , 作为百姓食品安全“把关人” , 少数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得过且过 , 曝出来就查 , 曝不出来就算 , 这样食品安全事件焉能不发生?
执法怪象:
企业造假“不能罚太狠”
从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看 , 一些监管部门“在办公室看样品”成为“监管习惯”;“瘦肉精”事件中 , 曝出“让养猪户自己取样送检”的尴尬 , 更有甚者 , 少数监管部门和工作人员将能不能创收作为管与不管的取舍标准 , 甚至存在执法腐败 , 监管职责被抛之脑后 。
毋庸讳言 , 虽然近几年财政支持力度加大 , 但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任务繁重 , 经费需求还有很大缺口 。采访人员在调查中了解到 , 现行体制下 , 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 , 要依靠上级返还的收费罚款来“解决” , 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执法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