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乐不思蜀的一年里东吴到底发生了哪些大事?

【刘禅乐不思蜀的一年里东吴到底发生了哪些大事?】公元263年的时候,刘禅已经投降,被押送到了魏都洛阳 。司马昭将刘禅好酒好肉伺候着,到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故意在席间演奏蜀乐,刘禅竟发出了“乐不思蜀”的感叹 。不管刘禅的表现是真傻,还是隐忍 。蜀国在此时却已大乱,钟会邓艾为了争夺功劳,发生冲突,蜀中正经历着又一场浩劫 。姜维本来意图挑拨钟会邓艾,却没想到局势难控,乱军丛中,姜维也被砍死,蜀国的大业就此画上了句号 。而偏安江南的东吴,此时又在做些什么呢?
此时的东吴,已没有了陆逊、诸葛恪等文臣武将,在任的是东吴的第三个皇帝孙休 。孙休自然不能和孙权相比,甚至连孙权最喜欢的孙登、孙和、孙霸等相比,可能也有所不及 。不过因为前面几位都在夺嫡大战中非正常死亡了,孙亮又被掌权的孙綝赶下了台,孙休被推举到了任上 。
历史对于孙休的评价似乎还算中规中矩,毕竟最牛逼的人物在他父亲那辈儿就已经死得差不多了,剩下来的文臣武将,不足以再发动诸如赤壁之战如此的战役 。所以孙休在任的时候,主要也是与民休息,颁布良制,施惠于百姓,在东吴的几代皇帝中,也可以说是个中兴之帝王 。
不过从历史的碎片里,我们也看到,孙休其实对于帝王的位置并没有多少兴趣, 孙綝发动政变, 罢黜孙亮为会稽王, 恭请孙休继位,孙休是辞让过几次的 。孙休很有可能早就厌倦了兄弟间的夺嫡大战,所以情愿不做皇帝,也想求得安稳 。可惜,东吴再难找到更合适人选 。孙休这个人能够成为帝王,除了正统血脉,其本身的素质多半也是不差的 。史书中说孙綝权倾朝野,却被孙休除掉了 。有扶植之功劳,又能号令百官,孙綝之死也先得特别蹊跷 。若非孙休之筹谋,实在没有其他解释 。
三国志作者陈寿 :“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拔进良才,改弦易张,虽志善好学,何益救乱乎?又使既废之亮不得其死,友于之义薄矣 。” 可谓是对孙休最好的评价,作为孙权的儿子,当然也想有父亲的雄风,若孙休的心中没有半点儿统一天下的想法,是绝对不可能的 。
历史中对于孙休的武功方面评价比较少,但在公元264年,也就是刘禅在魏都洛阳发出“乐不思蜀”的感叹的这年里,孙休派出五路大军,向巴蜀进军,一是想帮助蜀国复国,二是乘机侵占部分蜀国土地,魏国正处于巅峰时期,孙休的部队当然也非对手 。
按理说,孙休此时正想乘蜀国灭亡之机,大展拳脚,而且其年龄正值壮年,史书中却说孙休病重,竟然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最后英年早逝 。死的时机非常可疑,不过孙休的继任者孙浩,当时似乎并没有在南京,当时孙皓的官位是乌程侯 。而孙休去世,推荐孙皓的是左典军万彧,这个人曾经也当过乌程令,与孙皓关系非常好 。这个人的角色挺奇怪,并不是东吴举足轻重的人物,当他向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皓,竟很快得到认同,也向太后称颂孙皓遵守法度勤俭好学 。值得一提的是,孙皓在继任后,表现的是相反的行为 。那么,有没有可能孙休的死也是个阴谋呢?公元264年的江南,风霜雨雪,却也难以遮掩那隐藏在深宫里的刀光血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