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眼中的日本:没有普通老百姓全部是军人( 四 )


1921年秋,张学良奉张作霖之命访问了日本,这是他第一次踏出国门 。他在日本参观了一个多月,“因为我种种接触,使我感觉到日本图谋中国之险恶之深远,令人不寒而栗 。同时,我也认识了日本之国力,中国若不甘愿作奴隶,必须奋起图强,决不是空言可以抵御日本之侵略的” 。为了抵御日本,他和近代许多中国人一样,萌生了“以敌为师”的想法,他想到日本陆军大学学习,因为他在参观中“十分崇拜日本军事教育” 。归国后,因战事紧张,东渡日本学习一事没有实现 。但他向张作霖建议,以敌为师,整军精武 。张作霖采纳了他的建议,“后来奉天空军就由日本训练了,也买了日本飞机”,另外,选派年轻军官赴日留学 。他执政后,被他提拔的著名军官中有50多人是留日的 。如东北边防军宪兵司令、陆军中将陈兴亚,北平行营参谋长、陆军中将戢翼翘,第六十七军中将军长吴克仁,第五十七军中将军长何柱国等 。
很显然,在情感上,张学良处于对日本既憎恨又羡慕的双重构造中 。“我根本恨透了日本人 。”“恨是恨,人家是真厉害 。”从情感上,他无法摆脱对日本的厌恶和憎恨 。但是,张学良日本观的理性在于,他对中日两国实力的认识并没有因杀父之仇而扭曲,没有因遭受凌辱而不加区分地对日本一概排斥,他不仅把日本文人与武人、商人与政客、极端的上层与盲目的下层、侵略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作适度区分,也把日本经济上的成功、军事上的强大与野蛮黑暗的一面区分开来,清醒地认识到,中日国运之不同、国与国关系之不正常,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源于两国实力的悬殊 。当时分裂的中国、软弱的中国受日本军国主义欺侮的命运是难以避免的,改变这种命运的唯一方法是使自己强盛起来 。怎样快速强盛?不能因为日本侵略中国而排斥向日本学习 。“以敌为师”固然是痛苦的无奈,但又是深刻的理性;憎恶强者对弱者的轻蔑和欺侮是自然的,但不能因此而放弃对弱者自身缺陷的反省和弥补的努力 。张学良对日本的憎恶与效法,不是盲目的诅咒与称羡,他的终极关怀不是日本而是中国,是对自己祖国和同胞深沉的爱 。
祭祀战犯:宜防
由于近代日本给中华民族留下的伤痕太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张学良又是受害最深者之一,因此,张学良直到晚年,一直在关注着日本 。当他沉默半个多世纪后,第一次开口说话时,已是91岁高龄的老人 。此时的他已把一切都看得云淡风轻,唯一放心不下的是中日两国的未来 。为了未来,他对日本的年轻一代提出了忠告 。
忠告之一:不要用武力侵略别人,那等于“自吞炸弹” 。“日本投降了,那我心里很安定,我没有什么 。”没有了“仇”,也已经忘却了“恨” 。“谁能让(日本)变成原子弹实验场,死了那么多人,谁招的呢?自己招的 。……做人哪,就是本着良心,问心无愧 。”人的良知一旦泯灭,离毁灭也就不远了 。如果你以武力侵略别人,以强凌弱,“你早晚会惹出祸来的” 。日本惹出的祸,“九一八是开头 。所以日本元老西园寺也承认,日本等于吞了一颗炸弹” 。
张学良的认知,完全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他的“不要用武力侵略别人”的忠告是他的忠告,也是历史的忠告 。
忠告之二:不要以经济侵略别人,只要是侵略必然会遭致反抗 。“如果你要经济侵略,别人也不是傻瓜,你将来还是会遭到反抗 。”91岁这年,“我跟日本人说,我说你用这经济侵略,你知道将来的后果,是一样的后果 。你怎么不反过来经济合作呢?”“要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对弱者帮助,弱者强大后也会帮助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