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四大奇案中的妖书案是怎么回事?妖书案的主谋是谁?( 二 )


经过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五月,担任刑部侍郎的吕坤上《天下安危疏》(《忧危疏》),请明神宗节省费用,停止横征暴敛,以安定天下 。吏科给事中戴士衡借此事大作文章,上疏弹劾吕坤,说他先写了一本《闺范图说》,然后又上《安危疏》,是“机深志险,包藏祸心”,“潜进《闺范图说》,结纳宫闱”,逢迎郑贵妃 。吕坤平白无故地蒙受了不白之冤,立即上疏为自己辩护,说:“先是,万历十八年臣为按察使时,刻《闺范》四册,明女教也 。后来翻刻渐多,流布渐广,臣安敢逆知其传之所必至哉?……伏乞皇上洞察缘因《闺范图说》之刻果否由臣假托,仍乞敕下九卿科道将臣所刻《闺范》与(郑)承恩所刻《闺范图说》一一检查,有无包藏祸心?”
吕坤确实比较冤枉,他原来的书被人改头换面,本来就与他无关,而还说他自己偷偷送进宫里,企图“结纳宫闱”,更是莫名其妙的罪名 。因为整个事情牵涉到郑贵妃,明神宗装聋作哑,没有理睬 。
不料平地再起风云,一个自称“燕山朱东吉”的人专门为《闺范图说》写了一篇跋文,名字叫《忧危竑议》,以传单的形式在京师广为流传 。“朱东吉”的意思是朱家天子的东宫太子一定太吉 。“忧危竑议”四字的意思是:在吕坤所上的《忧危疏》的基础上竑大其说,因为《忧危疏》中没有提到立太子的问题 。文中采用问答体形式,专门议论历代嫡庶废立事件,影射“国本”问题,大概意思是说,《闺范图说》中首载汉明德马皇后,马后由贵人进中宫,吕坤此意其实是想讨好郑贵妃,而郑贵妃重刊此书,实质上是为自己的儿子夺取太子位埋下的伏笔 。又说:吕坤疏言天下忧危,无事不言,惟独不及立皇太子事,用意不言自明 。又称吕坤与外戚郑承恩、户部侍郎张养蒙、山西巡抚魏允贞等九人结党,依附郑贵妃 。
此文(即所谓的“妖书”)一出,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不明所以,纷纷责怪书的原作者吕坤 。吕坤忧惧不堪,借病致仕回家 。
结果
明神宗看到《忧危竑议》后,大为恼怒,可又不好大张旗鼓地追查作者 。郑贵妃伯父郑承恩因为在《忧危竑议》中被指名道姓,也大为紧张,便怀疑《忧危竑议》为戴士衡和全椒知县樊玉衡所写 。在戴士衡上疏之前,全椒知县樊玉衡曾上疏请立皇长子为皇太子,并指斥郑贵妃 。
明神宗也不想把事情闹大,便亲下谕旨,说明《闺范》一书是他赐给郑贵妃的,因为书中大略与《女鉴》一书主旨相仿佛,以备朝夕阅览 。又下令逮捕樊玉衡和戴士衡,经过严刑拷掠后,以“结党造书,妄指宫禁,干扰大典,惑世诬人”的罪名分别谪戍广东雷州和廉州 。而吕坤因为已经患病致仕,置之不问 。
吕坤之后再也没有步入仕途,闭门著述讲学,二十年后谢世 。著名的《呻吟语》便是其作品 。
戴士衡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死于廉州 。
【明朝四大奇案中的妖书案是怎么回事?妖书案的主谋是谁?】明光宗即位后,起用樊玉衡为南京刑部主事,不过为樊玉衡推辞 。
第二次妖书案
背景
第一次“妖书案”,由于明神宗故意轻描淡写地处理,所以并未引起政坛的震动 。至于谁是《忧危竑议》的真正作者,始终没有人知道 。而六年后的第二次“妖书案”就非同一般了,其曲折离奇之处,令人匪夷所思 。
在正式讲第二次“妖书案”前,先继续讲“国本之争” 。明神宗迟迟不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自然是想立郑贵妃之子朱常洵 。但封建皇朝对嫡长制看得很重,太子必须立嫡(皇后所生之子称嫡),无嫡立长,在皇帝无子的情况下,可以兄终弟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