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谁才堪称是三国时代的常胜将军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曹操排在第十位 。”这是在老百姓心中三国英雄的座次 。陈寿《三国志》将赵云与关,张,马,黄共列为一传,是为《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三国演义》把赵云加工夸张为五虎上将,说他智勇双全,德才兼备,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代表 。但由于在《三国志》等史书记载中,赵云的战绩比较少,尤其是缺乏统率大军、独镇一方的表现,人们对历史上赵云为将的真实能力产生了质疑 。加上演义描写和民间流传里赵云的声誉和威名太盛,导致不少人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成了坚定的贬赵派,对历史上的赵云嗤之以鼻 。
虽然《三国志》里关于赵云的战绩记载很少,但蜀书与魏书、吴书不同,本身就缺少原始的历史资料;加上陈寿着《三国志》以魏为正统,整部蜀书都相当简略,对关、张、马、黄、赵的战绩记载都很少,因此不能凭此而否定赵云 。陈寿将这五个人同列一传,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至于陈寿最终的评价,显然是对赵云的高度赞誉而非贬低 。因此,赵云在历史上的能力虽然不能与演义中那样相提并论,但肯定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出色将领,绝非象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平庸 。
网络配图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生年不详 。最初(年代无法确定)赵云为本郡所举,率本郡人马投靠公孙瓒,公孙瓒问赵云:“听说你们冀州人都愿归顺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赵云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能够拯救大难的人 。百姓遭受的痛苦,就像是被倒吊起来一样 。我们冀州的百姓,只是向往仁政,并不是轻视袁绍而亲附将军 。”刘备见到赵云后,认为他胆识出众,便用心交结 。于是赵云就随刘备到平原国,为他统领骑兵 。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也许是命中注定,赵云在邺城又碰到了当时被曹操杀败投靠袁绍的刘备,于是帮刘备秘密募集数百人皆称刘备曲部兵马 。赵云似乎找到了他所追求的仁君,从此跟随刘备走上了振兴汉室的功业 。
赵云投效刘备后参与过的,有史料记载的大小战役:博望坡之战,生擒夏侯兰;当阳之役,从5000虎豹骑中保护并救出了阿斗和甘夫人,但是刘备两个女儿被俘;赤壁之战后,赵云随刘备夺取桂阳、长沙等四郡;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入蜀前,命赵云兼任留营司马,并且因为赵云为人严肃稳重,特任赵云掌管内事 。孙权知道刘备入蜀就大遣船只迎接孙夫人 。孙夫人也没打算空手回去,准备带着后主回娘家 。但被赵云张飞所发觉,立即进行拦截将后主夺回 。赵云再救了一回阿斗,使其免了沦为人质的厄运 。
西川之战,诸葛亮率领赵云,张飞分路进攻西川,至江州,破巴郡等,赵云自外水至泸州,分定资中、嘉眉等地,最后在成都会师,合围成都;汉中之战,曹操自长安出斜谷,至汉中,赵云破其军于汉水(成语:偃旗息鼓,即出自赵云身上) 。
网络配图
汉中之战打败曹操后终于确立了三足鼎立之势,经过多年的努力刘备成了一方之霸主,但蜀汉大将关羽由于一时疏忽丢了荆州三郡以身殉国 。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因为愤恨孙权袭击杀害了关羽,准备进攻孙权,赵云劝刘备说:“国贼是曹操,而不是孙权 。如果先灭掉魏,则孙权自然归服 。如今曹操虽然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曹丕窃夺了汉朝的皇位 。我们应当顺应民心,尽早夺取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利于征讨凶顽叛逆,函谷关以东的义士,一定会自带军粮,驱策战马迎接陛下的正义之师 。我们不应置曹操而不顾,先和孙权开战 。两国战端一开,不可能很快结束,这不是上策 。”但刘备不听,随即东征,留赵云督江州 。次年刘备大败秭归,赵云乃进军至永安以保卫先主,吴军退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