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对梨园名角儿的热捧绝不亚于今天,且都是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 。粉丝们如果对学几段唱腔、板眼感觉意犹未尽,索性就揭竿立社,定章程、开例会、办论坛,要比如今的各种“歌友会”更像那么回事儿 。评剧艺术家新凤霞在她的《梨园琐忆》中细数当年的各种“名角社”的出彩名号,梅兰芳的粉丝结为“梅社”,尚小云的叫“尚党”、“醉云社”、“听云集”;热爱荀慧生的票友们,干脆取荀老板早年的成名戏——《白牡丹》中一个字,叫“白社”;最逗的应算是捧筱翠花的“翠花党”……这些俱乐部性质的“票友会”必有几位摇笔杆子的剧评家 。
评:媒体人也要看有没有文化,把人和文章做到一定品味的叫做“剧评家”,否则顶多只算“狗仔队” 。
粉丝力捧名角儿出书
文人要捧角儿,就得动真格儿的——赋诗、作画、出书、刻匾……极尽各家所长,尽显文人风范 。笔杆子多文章就多,粉丝文人们看戏过了瘾就必然写文章捧 。当时有些报刊专辟戏评专栏,比如“梅讯”、“梅花谱”等等,凡梅兰芳的一举一动,都有所体现 。但是也有不满足只看报纸那点鸡零狗碎的报导,索性出书 。1918年,中华书局发行了“梅社”编著的《梅兰芳》一书,全书十章,事略、家世、艺术、魅力、比较……面面俱到 。这大概算是中国最早的“明星出书”潮了 。
评:没有时而风雅,时而落俗的翻转腾挪,似乎难以炼成品性俱佳的好文章吧 。
大腕需要内行粉丝
现在大腕儿出门儿都躲着粉丝,民国大明星们却十分接地气 。得到角儿认可的“粉丝团”可享“特供”,譬如买团体票,直接走戏园子后门,茶坊笑迎恭候 。角儿一下车,前面开路的、拿大衣的、夏天有打扇子的、冬天有递手炉的……角儿登台,粉丝儿们又专门喊好 。这个“好”怎么喊、哪个裉节儿喊,都有讲究 。《京剧见闻录》里说,一次谭富英在天津演《四郎探母》,有一句调门儿死活吊不上去,砸了,一次两次,谭富英有心理负担了 。“谭迷”急了,该出手时就出手,锣一响,单等谭富英要吊那一嗓子“叫小番”时,众粉丝瞅准机会,“好——哇——”,愣把后面的那个高音给盖住了!谭老板重又声威大震 。评:粉丝自然也分阶等 。能领会偶像需要的才算高级的,只懂得门外等签名的粉丝,终究难有大气象 。
军阀粉丝厚待大腕
民国重量级人物捧名角儿、养大腕的故事不胜枚举,戴笠和胡蝶,杜月笙和孟小冬之类自不必说了 。当年张勋对自己喜欢的偶像,更是达到屁颠屁颠的高度了 。1935年上海书局出版一位名叫“顾曲周郎”的人写的《百伶小史》中说,“辫帅”张勋是专攻青衣的王慧芳的粉丝,每次该王慧芳出场时,张勋也不顾“大帅”身份了,跃身来到台口,恭恭敬敬地给王慧芳“打帘儿” 。
其实,军阀里面粉丝级人物还大有人在 。比如张宗昌,这位“长腿将军”专捧唱河北梆子的侯俊山,因十三岁唱戏出名,故艺名叫“老十三旦” 。张宗昌与他饭同席,寝同榻,一同出门时,还要鞍前马后伺候着,迎来送往的都要先派贴身卫队净街戒严,就差依着皇上出巡的规矩净水泼街、黄土垫道了 。
【民国粉丝:梅兰芳粉丝梅社尚小云粉丝结尚党】评:哪朝哪代都有大腕,哪朝哪代都不缺粉丝 。内容千差万别,形式大同小异 。再大的角儿,再狠的国际级腕儿,缺了粉丝这道景儿,还有啥看头呢?
- 抖音粉丝排行榜医,乃提guli抖音粉丝名叫什么好?
- 抖音粉丝榜第一名,抖音粉丝牌怎么隐藏
- 粉丝用冷水泡还是热水 泡粉丝用啥水
- 粉丝在开水中煮几分钟就熟了 粉丝在开水中煮多少分钟就熟了
- 抖音名字如何写吸引粉丝 抖音名字精选
- 民国文坛大佬轶事:胡适因不识苹果转学文科
- 战斗力最强的粉丝郑爽,郑爽的粉丝叫什么?
- 解密民国时期的学区房:附近学校的学生有优势
- 揭秘:民国才女凌叔华竟缘画结识夫君陈西滢
- 抖音里的粉丝和关注的区别是啥 关于抖音里的粉丝和关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