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盛世大唐:大唐凭什么置顶华夏文明?

据《后汉书》记载,早在公元一世纪,日本岛上就有不少小国与中国东汉王朝“建立了外交关系”,他们崇拜天朝,迷恋“汉文化”,但整个日本旗帜鲜明地提出学习“汉才”却在七世纪 。
从崇拜到学习,为什么间隔了这么长时间?除了日本逐渐形成统一国家原因外,还与“汉才”的成熟期及其显现的最核心魅力息息相关 。
虽说汉才起于汉,然而,如果论及“汉才的顶峰”,那么我想没有一个朝代、敢说超越大唐 。两汉中国打下的正统的两点一线“汉才”,在唐朝全都“熟了” 。成熟的华夏文明登上七世纪世界主体文明最高峰 。
中国大大小小的王朝上百个,大一统王朝也有九个,为什么汉才在唐朝成熟、华夏文明此时置顶而不是其他朝代?
用大历史的眼光观察,可以一语挑明:此乃唐朝“特质”——“二元体制”造就的结果 。盛唐体制,从政治到文化,均有别于“大一统”中国历代王朝,它不是“一元体制”,而是打破条条框框的“二元体制” 。用日本学者谷川道雄的话来讲,这种体制是“胡、汉二元体制”,而中国学者陈寅恪则称为“胡、汉分治” 。
“二元体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突破“内敛”传统,实行“开放”政治 。主要表现为文官制开明成熟,君臣共治、平民子弟“仕进”之路四通八达,朝野上下遍行开放之风 。唐廷录用官员不仅不问出身、不分贵贱,而且不分华夷,不少胡人、沙陀人、羌人成为政府官员,唐朝的科举考试,不少“外国人”也有“准考证” 。“开放式”政治,使大唐进入了“海纳百川、众望所归”政治大国行列 。
“二元体制”在文化上的表现,就是促使“儒教溶了” 。
史上公认,盛唐是中国文化的成熟和繁荣期 。但是什么带来了成熟和繁荣?就各有不同的理解 。
我以为,盛唐的文化繁荣与传统汉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依然有关,但这种关系不同历代,它不是“独尊”,而是“你中有他,他中有我”的交融结构 。
隋唐前的统一时代,汉才以儒家文化为内核,而且是独尊儒家,这样就扼杀了其他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显示了“才”的狭隘性,当你的思想与所谓的儒家文化不符时,就会以离经叛道的言论来诋毁你,来扼杀你,其他各家的文化发展陷入了停滞 。思想只有碰撞才能产生火花,何况是文化?如果只有一种文化,那么即使这种文化是最适合时代发展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同样会流于落后局面,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 。
简而言之,文化二元体制令唐朝对“独尊儒术”说“不”,“尊而不独”是盛唐对待儒家的官方态度 。唐朝的科举把儒家学说作为考试内容,但不奉儒家教条,科考同时也包含诸子百家内容 。在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甚至出现了三元化:“佛道儒”三家并举,儒学充其量占据唐人大脑“三分之一” 。
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促就了唐朝思想的自由开放,而思想的自由开放会让一个社会充满活力,所以盛唐创造了有别中国历朝的“逍遥洒脱”世风 。四海之内皆兄弟,社会气象万千 。此时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大国 。
当然,世界主体文明大国光靠软实力是不够的,不可或缺的是锋利的牙齿 。
“二元体制”在军事上的表现——兵家合了 。
唐朝军队,拥有世界无与伦比的一个强项 ——“胡汉合流的军事力量” 。
从军事人才观之,唐军既有李靖、郭子仪这样的汉人名将,也有哥舒翰等等的胡人将领 。唐才促就一支以汉人为主力兼有各民族士兵的混合战队,这就是不可一世的唐军 。在对外作战中,几乎战无不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