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是严寒造成了历史上的北方民族南下吗?

导读:既然游牧民族并没有因为气候严寒就频频南下,但他们到底还是南下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人类学家告诉我们,“不考虑‘环境人口容量’的气候史都是耍流氓” 。
气候史的刻板印象
这几天里,全国气温从南到北普遍骤降,雨雪霏霏,让人窝在家里,哪儿都不想去 。也暂时忘记了之前由于气温持续不降导致的雾霾影响 。新闻里,哈尔滨动物园里的企鹅据说都冻得发抖,人们以此来证明本季的严寒——连企鹅都冻成狗了,人都给冻成啥样了 。我的朋友们纷纷南下歇冬,像候鸟一样飞往南方 。
寒冷的气候让人不禁想到了过去许多年里热门的“气候史”,气候史是建立在一系列气象史证据上的历史研究 。这个交叉学科利用“树木年轮”“冰川冰芯”,或者泥沼中沉积的“花粉孢子”重建了过去数千年中地球表面经历的气候变化,然后,将气候变动的峰值和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进行对比,以此实现对历史的“自然”解释 。
气候史研究的先驱就包括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他于1973年所作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虽然严谨地将气候变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但作者还是暗示了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十二世纪初期,中国气候加剧转寒,这时,金人由东北侵入华北代替了辽人,占据淮河和秦岭以北地方,以现在的北京为国都” 。
再往后,另一个气候史研究更为名声显赫的案例就是“小冰河” 。我们已知,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周期性的“冰河时代”,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小冰河”时期就在17世纪达到巅峰 。这时候就是中国的明末 。美国考古学家布莱恩·费根在《小冰河时代》一书中就描述了典型的气候史风格是这样的:经历了小冰河峰值的“17世纪30年代,明王朝时期的中国举国大旱,政府横征暴敛,激起四方民变,满族势力趁机从北方加大攻击力度 。至17世纪40年代,中国南部肥沃的长江流域先后遭受严重旱灾、洪灾、时疫、饥荒 。数百万人或活活饿死,或死于1644年满族击败明王朝的最后一次战役 。17世纪40年代初,饥饿和营养不良引发的致命传染病使得日本国内大批民众丧命 。同样恶劣的天气也波及朝鲜半岛南部肥沃的稻田,传染病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
一言以蔽之,天气一冷,游牧民族就会南下,中原就会板荡 。简单来说,就是天气严寒导致了匈奴、鲜卑、女真、蒙古这些草原部落的南迁,展开了对农耕地带的征服——天一冷,北方民族就要南下(避寒)——想出这个理论的,一定是怕冷的南方人 。
“环境人口容量”的秘密
然而,这个表明上完美的解释,并没有那么可靠 。举出一个天气变冷和人群迁移吻合的例子,就有另一个不吻合的例子等着 。以色列考古学家吉迪研究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的中国气候和人口的关系,他观察到生活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南迁的时段里,并没有发生气温骤降 。以此证明,气候对人类的影响更为“复杂” 。拿竺可桢先生的气象史对照,也可以发现,气温变化和北方人群的迁移并没有那么严格相关——那些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时候,并没有遇到严寒 。数据更多表明了,他们实际上是想南迁就迁!
我们还有另一个更简单的逻辑方法来论证气候史的认识性偏差 。即便我们承认“天气一冷,游牧民族就会南下”这一假设,可这和另一个前提矛盾 。温度急降的“小冰河气候”在历史发生多次,如果寒带人群都受不了严寒而南迁,那么北方游牧民族早就一次性南下走光了 。(他们最初怎会到北方定居都会成谜 。)然而实际情况是,“南下”在历史上屡次发生 。也就说,还有许多北方民族有能力忍受住极度严寒,继续在北方繁衍生息 。既然如此,他们的后代为何衰弱到忍不住寒冷,选择南下呢?唯一的解释就是,生活在北方的民族早就有一套适应寒冷的文化方式,没必要仅因寒冷就离开家乡 。认为北方游牧者冷得找不到北,只是南方人本身逃避寒冬的心理投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