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风行牛车代驾魏晋士人在此研究玄学

【行】
【汉代是马车车型与功用最丰富的时期】
牛车和马车都是古人出门时使用的交通工具 。虽然是出趟门,这件看似简陋的六朝陶牛车,却体现了古人对个人独立空间的重视 。只见这拉车的老牛虽然速度缓慢,却是步履稳健,车厢被围起四壁,做成私密的活动空间,适合士人们在牛车里冥想与清谈 。
“这件文物是在南京光华门外石门坎出土的 。”专家表示,魏晋时期风行牛车代驾,在亦步亦趋的吱吱嘎嘎中,似乎只有寡言的人与沉默的牛在做着心灵的交流,敞腹天地共究玄学的精妙 。
展厅里还有一件1965年淮安涟水三里墩出土的战国铜车马,无论是拉车的马,还是驾车的人,都气势壮阔 。专家告诉采访人员,在中国,使用马来拉车要远远早于骑马 。“先秦时期马车主要适用于军事车战,贵族出行也通过马匹的数量彰显等级 。两汉时期,随着西域良马的引进,中国马的品种随之被改良提高 。伴随国家防御和人们生活出行需要的增加,马与马车的数量也大幅度增多 。”
专家表示,汉代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马车车型与功用最丰富的时期 。“相当一部分马车已经被改进成适合民众长途旅行的代步工具,并非贵族特有 。”同时,汉代的乘车等级也更加严格,低级官吏只能坐无帷的小车——“轺(yáo)车”,只有高级官员才可以坐高大的棚车——“轩车”,而贵族妇女乘坐的则是装有帷幕的“辎车” 。此外,驾车的马匹数量也不一样,一般的车只有一马驾车,而统治阶级则要四马驾车,所谓的“驷马安车”、“驷马难追”都是指的这种四驾马车 。
【乐】
【绿釉六博俑再现东汉人棋弈形象】
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必不可少的就是精神文化的需求 。河南博物院藏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绿釉六博俑,就体现了东汉时期人们在精神文化上的追求 。
这件1972年灵宝县张湾汉墓发掘出土的绿釉六博俑,博局与俑均为泥质红陶,模制,通体施绿釉 。两位参与博局的人俑与盘,都设置在一张坐榻上,彼此相对而坐,正在博弈 。盘上置博局,其旁置六根长条形箸 。博局两边各有六枚方形棋子,中间有两枚圆“鱼” 。
专家表示,这套六博俑的出土再现了东汉人的棋弈形象,是目前较少见的实物资料,为研究我国古代棋弈历史、雕塑艺术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 。
据介绍,“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民亦劳止,迄可小康 。”意思是说,人民劳苦够了,渴望稍微得到安康 。这里的小康指的是“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有余”的生活状况 。《礼记·礼运》中说,天下祥和没有战争纷扰,人们关系和睦,对亲朋友善,对子女关爱,贵族们按照礼制行使权力,大家有自己的田宅,生活衣食无忧 。这大概便是中国古代哲人对小康生活的假想 。
可能对于古人来说,现实中的闲适康宁并非一定是田地千亩与仓廪满盈,而是三五好友在庭院中,饮一壶浊酒,焚一炉青烟,悠闲南山卧游,逍遥东篱赏花 。追求触动心弦的自然与生活之美,寻找心灵深处的静谧,似乎才是小康生活的真谛 。


【魏晋时期风行牛车代驾魏晋士人在此研究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