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群雄四起 。在推翻暴秦之后,两支义军逐鹿中原,由此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历史帷幕 。当时,楚强汉弱,但最终,以刘邦为代表的汉军却打败了强大于己数倍力量的项羽集团,取得政权,建立了大汉王朝 。
造化弄人,但绝非无缘无故 。登上最高权力宝座之后,刘邦有天大宴群臣,喝到高兴处,刘邦有些得意,就问手下群臣,“你们说项羽那么厉害的人物,怎么就被我打败呢?”新皇帝发话,台下顿时一片混乱,什么“雄才大略、帝王气象”等等,俱是阿谀奉承之辞,变着花样地表扬领导 。。
不料,一向不太靠谱的刘邦先生却说出了这辈子再也没有说过的一句至理名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
网络配图
这句名言,不绝于耳,被后来人反复引用,直至发酵的体无完肤、一塌糊涂 。很显然,刘邦这话是说到点子上了,没有亲身体验,是不会有如此真切感受的 。但刘邦先生或许有难言之隐,话只说了一半,另一半他没说 。那就是三人都是人杰,而且性格特点不同,刘邦又是如何驾驭的呢?
自古以来,奴才好用没有用,人才有用不好用 。夺取天下,刘邦当然要用人才 。这就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人才需要怎么用 。依我揣测,刘邦驾驭三人的手段,最关键的是做到了“敬”、“亲”、“忍” 。
对待张良只有“敬” 。刘皇帝这辈子似乎没有几个能让其佩服的人,贪酒好色,流氓本性,这样的人基本上是没有信誉和义气可言的,千万不要指望刘邦先生会为你两肋插刀 。危难之时,一个连自己的孩子都能推下车,连自己的老父都能置之不顾的泼皮无赖,怎么可能把一个外人放在眼里呢?
但刘邦对待张良却是另一个样子,自始至终,言听计从,尊崇有加 。仔细追究刘邦的内心深处,应该是有很深的门第观念的 。张良不同其他二人,秦灭六国之前,张良就是韩国贵族,名望很大 。对待这样的人,出身卑微而又羡慕富贵的刘邦自然是敬重有加 。
加上后来张良伙同他人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更让张良名满天下 。面对一个明星级别的人物,刘邦又怎能不放下臭架子呢 。当然,另一个原因更直接,那就是张良有盖世之才,刘邦更有识人眼光 。
对待萧何要突出一个“亲”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亲不亲,故乡人 。纵观历代起义者,出道之初依靠的都是父老乡亲,就连项羽也是凭借着八千子弟兵起家的 。即便是后来,也鲜有例外 。成大事者,首先要有号令天下的勇气 。当然这个勇气,也可理解为“底气” 。但底气首先要有追随者,否则,个人能力再强也成不了 气候 。
网络配图
刘邦与萧何,那是出道之初的过命弟兄 。就在刘邦还在沛县招摇撞骗的时候,萧何就把刘邦盯上了 。其实萧何看重刘邦,主要是觉得这人有气概 。出身低微,却敢吹牛,就连本县望族都把自己的闺女给了刘邦,这人还有错吗?于是萧何主动上门,请求结交 。
既然刘邦好喝酒,咱就管够 。要说喝酒有喝酒的好处,就在刘邦与当皇帝“八竿子打不着”的时候,朝廷却给了刘邦一个差事,结果半路之上,刘邦借着酒劲斩了一条大蛇 。这一来,刘邦名气大振 。眼见无法完成任务,刘邦干脆领着这帮人反了 。萧何也就从这个时候起追随在了刘邦左右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打仗是要吃饭的,没有钱粮可不行 。环顾左右,这个任务也只有萧何能胜任 。这是个有“油水”的职位,放到谁手里也不放心 。更何况处在战时,弹尽粮绝就是死路一条 。让萧何担此重任,一则免去贪腐之虞,二来也可人尽其才 。萧何背负了这样的信任,怎么可能不对刘邦忠心耿耿呢 。
- 这皇帝是痴呆曾问没粮食为何不吃肉粥
- 北宋最短命的皇帝宋哲宗:少有大志不惧辽人
- 北宋宰相赵普之滑头:讨好皇帝违太后遗命
- 从满汉全席由来足以看出大清皇帝的苦心
- 相师说他的小妾能生天子他以为自己能当皇帝
- 当皇帝也有实习期!在大婚前要先临幸宫女
- 揭秘刘邦为什么想杀心腹大将樊哙?
-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诛灭十族的皇帝竟是朱棣
- 6岁登基的同治皇帝:为什么死后5年才入葬
-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仍能做了近三十年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