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王献之与其父王羲之谁的书法成就更高

【书法家王献之与其父王羲之谁的书法成就更高】王献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他也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他在书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一点都不比他的父亲差 。他无论是在草书、行书还是隶书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但是他最擅长的还是行书和草书 。后世之人把他和王羲之一起并称为“二王”,可见对于他的推崇和赞赏 。而关于他的趣事典故一直流传到现在,比如出自《晋书·王羲之传》的“王献之二三事”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王献之二三事“主要讲述的是他少年时期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跟成语“管中窥豹”有关 。在王献之只有几岁大的时候,他一次看到几个孩子在玩一种叫樗蒲的游戏,他虽然也知道这个游戏的玩法,但是却并不精通 。他看了一会,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对其中一个人说他要输了 。结果那个人听了之后十分生气,看了王献之一眼之后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中看豹一样,只是看见了豹身上的花斑,却以为看到了整个猎豹 。”王献之听了之后十分生气,说道:“远的人有愧于荀奉倩,近的人有愧于刘真长 。”说完之后就走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只对荀奉倩和刘真长这两个人感到羞愧,而对其他人则不会 。这里体现了王献之后悔不该接近他们并发表看法的情感 。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还讲到了“偷儿恕毡”、“十八口大缸”和“墨迹变牛”等典故,这些故事有的是讲他如何刻苦练习书法,有的是讲他遇到事情如何沉着应对并巧妙化解,无不体现的是一个年轻气盛,才华横溢的形象 。
王献之学书法
王献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学书法的故事非常有名,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王献之学书法的故事吧 。王献之,字子敬,公元344年出生于会稽山阴,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献之是东晋另一位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王献之从小就特别喜欢书法,从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书法 。有一次,王献之正在认真的练字,王羲之走了过来,伸手抽去王献之手里的笔,但是由于王献之将笔握的很牢,王羲之最后没能成功 。于是王羲之就夸奖王献之,说他握笔姿势不错,王献之心里很是得意 。后来王羲之的一位朋友也夸了王献之,于是他就更得意了 。
有一天,王献之问妈妈:“我只要三年就能赶上爸爸了吧 。”妈妈摇摇头 。“那五年总行了吧?”妈妈还是摇了摇头 。妈妈就对王献之说:“只要你练完了院子里的18缸水,你的字就能练的跟你父亲一样了 。”王献之虽然心里有些不服,但还是认真的练了几年 。几年过去了,王献之把一堆写好的字拿给父亲王羲之看,想让父亲表扬他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王羲之一张纸一张纸的翻过,就在一张“大”的面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还随手在下面加了一点 。
王献之心里还是不服气,就将字拿给妈妈看 。妈妈看过后,就指着“大”字下面的一点说,“你练了三缸水,就只有这一点像你父亲 。”妈妈还鼓励王献之不要放弃,只要功夫深,一定就能成功的 。王献之最终练完了院子里的18缸水,终于与父亲并称为“二王”,成为大家公认的书法家 。
王献之作品
王献之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非常高的地位,他不仅和自己的父亲一起被后世之人称为“二王”,而且和另外两个书画家张芝和钟繇四人一起被为“书中四贤” 。他最出名的书法字体一个是行书和草书,但是在其他字体上的功底也十分深厚 。他的书法风格在借鉴和吸收前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书法风格 。他的主要作品有《中秋帖》、《洛神赋十三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