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 , 许攸随袁绍在官渡前线 , 正在相持阶段 , 许攸家里有人犯法 , 留守邺城的审配就将他们抓了起来 。许攸知道后大怒 , 就投降了曹操 。见到曹操 , 许攸将乌巢粮仓防守空虚的情况和盘托出 , 并建议 , 立即突袭乌巢 。如果乌巢粮食被烧 , 袁绍军心不稳 , 必然失败 。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 , 亲率轻骑兵突袭乌巢 , 烧毁粮仓 , 袁绍果然溃败 。
严格执法本没有错 , 但平时和战时应该是有区别的 , 尤其是对于前线的大臣家人 。只要不是通敌 , 这执法还是应该考虑时机的 , 即便需要立即执法 , 也应该和最高长官袁绍沟通一致 , 以便袁绍是否要对许攸采取限制措施 。但审配直接就这样做了 , 所以说 , 无论这执法有多么的正确 , 总掩盖不了窝里斗的本质 。
乌巢粮仓被烧 , 将军张郃建议救援乌巢 , 而郭图建议进攻曹操大营 , 结果张郃久攻曹营不下 。郭图为了掩盖自己建议的失策 , 反而诬告说张郃作战不尽力 , 张郃害怕被杀 , 带着军队投降了曹操 , 这就导致了袁绍军溃败 。
官渡之战前 , 田丰和沮授一样 , 也是建议袁绍用持久战消耗曹操 , 最后达到“庙算制胜”的战略目的 。所不同的是 , 田丰的建议计划更详细周密 , 因而谏阻袁绍出征的态度也更坚决 。袁绍不听 , 田丰当众劝谏 , 袁绍就将他抓起来关进大牢 。失败后 , 将士们都说 , 假如田丰在 , 也不至于溃败成这样!袁绍自己也说 , 田丰出征前谏止我 , 我非常惭愧再见到他 。逢纪说 , 田丰听说将军您退兵 , 拍着巴掌大笑 , 非常高兴他前面的话说中了 。袁绍于是杀了田丰 。
这种窝里斗的状况并没有因为袁绍的死而改变 , 相反 , 他死后 , 这些大臣们内斗更加激烈 。审配、逢纪拉帮想拥立袁尚 , 辛评与郭图结伙打算拥立袁谭 。有些人以为袁谭为长 , 应该成为袁绍的继承人 , 而审配、逢纪等人害怕袁谭继位对自己不利 , 就说袁绍的意思是立袁尚 。等到袁谭从青州回来 , 看到弟弟袁尚已经代袁绍而立 , 就自称是车骑将军 。就这样 , 兄弟两人分裂 。虽然在曹操进攻冀州时暂时有所联合 , 但仍然是相互提防着对方 , 等到曹操南征刘表 , 兄弟俩终于大打出手 , 最终导致内耗失败被杀 。
袁绍的属下为什么善于窝里斗呢?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在于沮授、田丰和审配等人是不是忠烈 , 郭图、逢纪和许攸等人是不是奸诈 , 而是在于袁绍自己的昏暗不明 。
实际上 , 在任何一个集团内部都会有不同意见 , 尤其是在局面复杂浑浊的情况下 。从某种方面来说 , 有不同意见是一件好事 , 这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看待事物 , 弄清事情的真实面目 , 从而更加接近事务的本质 。假如一个集团的人对于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声音一个看法 , 这只能造成一个集团的盲目行动 , 说明整个集团都已经头脑发昏 , 反而会对整体利益不利 。对于这些不同意见 , 关键在于君主的把握、理解和如何取舍 。可以说 , 袁绍智谋不足、为主不明、心胸狭窄和缺乏决断造成了属下的窝里斗 。比如说在迎接汉献帝问题上 , “挟天子以令诸侯”和“动辄表奏”之间孰轻孰重 , 难道他人就不会面临着这个问题?关键在于 , 袁绍的智谋不够 , 看不到这时候汉献帝的巨大利用价值 , 而只是把皇帝看成是一个累赘和包袱 。等到曹操“拿”到了这个皇帝 , 这才知道 , 原来请示不请示并不重要 , 重要的在于可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了 。其实 , 曹操在是否迎接汉献帝的问题上面临的问题和袁绍是完全一样的 , 但曹操的智慧能够认识到皇帝的利用价值 , 知道怎样免受皇帝的束缚 , 所以一旦决策 , 立即行动 , 亲自将汉献帝迎接而来 。
- 解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为何没能做上高位?
- 解密:古代打仗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 历史解密:汉景帝为何重用小车司机做丞相
- 解密:清朝末期废除科举为何加速清朝的灭亡?
- 解密:康乾盛世时期中国有着多大的历史疆域?
- 解密:战争胜利方的清朝为何要签尼布楚条约
- 解密:宋真宗咸平之治时的人口有着什么增长?
- 用兵奇才缘何多是书生:解密历史上那些书生名将
- 解密:清代诗人赵翼在广州当官有什么待遇?
- 解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