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沉江:美女西施竟被当成亡国之物丢进江中!

民间流传的说法是:姑苏城破 , 吴国灭亡之时 , 西施的恋人范蠡匆匆来到吴宫深处 , 将西施救出 , 从水道进入云雾霭霭的太湖 。远离政治斗争的漩涡后 , 范蠡化名陶朱公 , 以其雄才大略 , 经商致富 , 与西施二人从此过着极尽人间豪华的生活 , 福寿双全而终 。
明代戏曲作家梁辰鱼的《浣纱记》也详细描绘了这段历史 , 范蠡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巡游故里 , 在诸暨苎萝山下若耶溪 , 偶遇正在浣纱的西施 , 为其天姿国色所倾 。于是 , 二人以溪水之纱相订白首之约 。不久 , 吴王领兵打进了越国 , 越军被打败 , 越王勾践作了俘虏 , 范蠡也到吴国做了奴隶 。三年以后 , 勾践夫妇和范蠡返回越国 。勾践力图报仇雪耻 , 便采用了范蠡所献的美人计 。夫差一见西施 , 果然大喜 , 宠爱无比 。他自以为打败了越国 , 天下无敌 , 最后却反被越国灭掉 。勾践正要论功行赏 , 范蠡却不愿做官 , 接了西施 , 隐姓埋名泛舟湖上 。
可惜 , 这大概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 。
西施究竟如何媚人?《庄子·天运》中已有“东施效颦”故事 , 说西施是“病心而颦其里” 。蹙额为“颦” , 是以忧郁撩人 。
唐以前 , 十六国时前秦人王嘉的《拾遗记》卷三有一条 , 说西施、郑旦送到吴国 , “吴处于椒华之房 , 贯细珠为帘幌 , 朝下以蔽景 , 夕卷以待月” 。“椒”是花椒 , “椒花坠红”之后才成为后妃居所的代称 。《拾遗记》此条说 , 两人当轩而坐 , 理镜靓妆于珠幌内 , 偷窥者莫不“动心惊魄” , 吴王也因此妖惑忘政 , 等越兵入国才抱二女逃进后花园 。“越军乱入 , 见二女在树下 , 皆言神女 , 望而不敢侵” 。
按《吴越春秋》说法 , 西施与郑旦确实是范蠡送到吴国的 。那么是不是他发现的呢?《吴越春秋》中说 , “越王乃使相者国中 , 得萝山鬻薪之女” 。这“相者”肯定不是指范蠡 。范蠡送西施 , 在唐朝陆广微的《吴地记》中有趣记录是 , 嘉兴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 , 当年勾践令范蠡献西施 , 两人在路上“潜通三年” , 生有一子 , 到此亭子已一岁 。后人驳这荒谬说法 , 说《吴越春秋》中教习西施、郑旦用三年 , 如路上再走三年 , 岂不是六年之久?《越绝书》中说越夫人随勾践入吴时 , 曾在“女阳亭”生下一女 , 勾践灭吴后 , 改此地为“语儿乡” 。两者好像有些联系 。
现在流传下来范蠡西施故事 , 最完整的大约是明朝梁辰鱼写的剧本《浣纱记》 。梁辰鱼是昆山人 , 《浣纱记》是昆腔早期奠基作之一 。在《浣纱记》里 , 开头变成范蠡游春到萝 , 在溪边遇浣纱女西施 , 一见钟情 。
据《浣纱记》所载 , 勾践臣吴 , 文种定策献美女 。因遍国搜求不见 , 范蠡才以“国家事体重大 , 岂宜吝一妇人” , 亲自到萝说服西施 。他对西施说:“社稷废兴 , 全赖此举 。若能飘然一往 , 则国既可存 , 我身亦可保 , 后会有期 , 未可知也 。若执而不行 , 则国将遂灭 , 我身亦旋亡 。那时节虽结姻亲 , 小娘子 , 我和你必同做沟渠之鬼 , 又何暇求百年之欢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