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相亲郎财女貌并不吃香重门当户对

当下,相亲节目盛行,十几个女孩相看一个男人,或十几个男人围观一个女孩 。一堆人对长相、衣着、性格、职业、身家、爱好品头 论尾,或直言爱意,或语出惊人,更有“你看我怎么样,带我走吧”直爽之言,其大胆索爱,令人咂舌 。与其说是相亲,不如说是娱乐 。
在古代,中国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 。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 。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副 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 。雅称“相亲” 。
古时人们如何相亲呢?
网络配图
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 。男方要根据妇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妇方要洒扫 庭院,准备接待客人 。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
看亲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对待 。礼物虽无非烟酒点心之类,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而一 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触犯对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 。古时看亲时,男子只能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现在不同了,男女双方可以直接见面、谈话 。双方都有机会对对方有一个初步了解 。
中国是个“礼义之邦”,讲究含蓄 。看亲的结果往往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而用各种暗示来表现 。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进门之后,女方父 母先给小伙子倒上一杯热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觉得中意,就把这杯茶一口饮干;然后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有的父母甚至还托媒人将男方带来的见面礼带走 。
网络配图
有些地区除了看亲之外,还有“察人家”的习俗 。“察人家”其实也是看亲,是男方由媒人带领到女方看过姑娘后,妇方父母对婚事暂不表态,再由媒人带领,回方男家 。祁阳一带则称为“看当” 。看当时,男方父母应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妇方父母交谈 。妇方父母通过察看男家并与男方父母交谈,如果对婚事认可,就将香茶喝尽,男方父母立即以“亲家”相称,并盛情 款待客人 。否则,女方父母应起身告辞,男方不要勉强留客 。
在古代,男女本人对自己的婚姻根本没有话语权,一切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婚姻大事,全由父母做主 。如果“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 。而且在婚姻嫁娶的环节中,并没有相亲环节,洞房之前男女双方是不能见面的 。
在宋代以前,依照古礼,婚姻嫁娶要经过纳采(送礼、求亲)、问名(询问女子姓名、生辰)、纳吉(到女方家送礼、订婚)、纳证(男方向女方送聘礼、请期(定婚期)、亲迎(成婚)等环节,古称六礼 。到了宋代,据《朱子家礼》所述,六礼已减为三礼,即纳采、纳币、亲迎 。但是,无论婚礼繁琐还是简洁,一概都不重视见面相亲 。如果 说像现在那样男女交往一段时间再结婚,在古代则属于雷人的事 。
当然,宋代礼仪相对灵活,并不完全拘泥于古礼 。所以,也有重视相亲的 。据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相亲时,男方的亲人 或者母亲到女方家,如果看中了,就送一枝钗子插在女孩头上,叫做“插钗子”;如果不中意,就会留下一两块彩缎,给女方压惊,这亲事也就算了 。从记载上看,男方对女方是有选择权的,起码男方家长看到了女孩的长相 。
【古代相亲郎财女貌并不吃香重门当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