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身后疑云:为什么要匆匆下葬?

过去民间关于朱元璋的死亡时间,有各种说法,一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一说是闰五月初五,一说是闰五月十七日等 。但《明史·太祖本纪》上面对朱元璋死亡时间的记载还是相当清楚的,“闰月癸未,帝疾大渐 。乙酉,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 。”对照一下万年历,“乙酉”,即是1398年闰五月初十,这个记载应该是最权威的 。
确实,如果根据史书的记载,堂堂一位开国之君,死后几天即下葬了,那么多分封在外地的王子都没有赶回来啊!这正常么?所以,朱棣在听说侄儿把他老子匆匆埋了后,十分恼火 。谈迁的《国榷》记载,“燕王入临,将至淮安”,以为父亲奔丧为名,要找朱允炆讨说法,这为以后篡位找到了第一理由 。《明皇大政记》记载,“故燕王移檄,亦有此句,且指以为罪 。则葬之的据甚明 。”
网络配图
朱允炆到底是哪一天把朱元璋归葬孝陵的,说法也有多种 。现在史学界大多认为,朱允炆确实是“速葬”了朱元璋 。那朱允炆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有史书上称,这是朱元璋自己选择的时间,“故即位而葬,同日并举,皆高皇遗命,正以速葬消诸 。”而秘史更称,朱允炆实际上在即位的前一天,即闰五月十五日把朱元璋给下葬了 。这是“领命于地下” 。这里说明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出乱子,留下遗言要朱允炆从速办自己丧事的 。
朱允炆为什么要这样,除了“遵旨”,还有原因吗?急于即位?《皇明大政记》称,“并初虞致祭,不啻数坛,尚称皇太孙 。宁有大葬无嗣皇帝主祭之理?”这里说的很明了了,也有道理,就是朱元璋刚死时,为他办事的朱允炆身份还是皇孙,这与礼制不符,老皇帝死了,怎么能没有新皇帝继位?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
而从天气的角度考虑,速葬朱元璋也不无道理 。南京素有“火炉”之称,闰五月时已是夏天了,很热了 。不早早埋了,还想发臭?那决定下葬后又发生了什么?这同样是一个谜团 。在南京民间,连小孩子都知道这样的传说,朱元璋下葬那天出现了“迷魂阵”,就是南京的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殡 。此说法史书有记载,朱国桢的《皇明大政记》称,朱元璋下葬那天“而发引,各门下葬” 。为什么要这样?在民间,有钱的大户人家,为了干扰视听,防止有人盗墓,有意隐藏先人埋葬地点,而一个皇帝如此这般,实在令人不解 。
在元朝,帝王无陵寝,搞搞迷魂阵倒是很合乎情理,既然朱元璋生前都为自己的归宿找好了地方,选择紫金山阳的地块筑陵,谁不知道他葬在那里?有必要摆迷魂阵,大造假象吗?原来,在葬后不久即传出,朱元璋不是葬在孝陵,而独葬朝天宫 。就是今天南京王府大街向南千米右手旁边的朝天宫,具体地点是“世传三清殿下为明祖真葬处” 。
网络配图
在前人的文字中同样可以找出这方面的记载,清代浙东学派代表人物全祖望的《从朝天宫谒孝陵》称,“钟阜衣冠是与非,朝天弓剑更传疑 。难寻玉匣珠襦地,但见神功圣德碑 。开国谅无惭汉祖,嗣孙底是学曹丕 。当年可笑山陵使,乱命何人为弼违(自注云:世传高皇帝龙蜕在是宫,不在陵也) 。”这里说的很清楚了,明孝陵仅是朱元璋的衣冠冢,而真正阴间“睡觉”的地方在“宫”(朝天宫) 。民间还有一个说法,来验明这个观点 。据说当年孝陵内每到夜里就传出一个妇人的哭声,原来这是马皇后的哭声,后来大搞法事才没有了哭声 。马皇后为什么要哭?说是一人空守一座孤坟,悲伤所致啊,“后来孝陵传夜哭,应缘马后悲孤独”,即是这个说法 。
朝天宫,宋代时为天庆观,元代叫元妙观、永寿宫,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改为朝天宫,那时“百僚朝贺习仪于此” 。葬在朝天宫这种说法,倒是给朱允炆“速葬”朱元璋、大摆迷魂阵、十三城门出殡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和可能性,朝天宫在城里,速葬起来很方便的;如果葬在孝陵内,就没有必要搞假象 。但后世好多学者都不信 。清代文人甘熙就不认可,其所着的《白下琐言》称,朱元璋花了几百万的银子,造了十几年(洪武九年即1376年,朱元璋决定在此建造自己的陵寝),总不应该为马皇后一个人造的吧 。而且,朱允炆是很讲孝道的一个仁义皇帝,也不忍心把朱元璋葬在陵外的地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