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安史之乱是唐王朝平叛与复兴的起点?

起兵范阳 。安禄山之所以能够在范阳(今北京)崛起 , 与他在同契丹、奚两个民族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分不开 , 而范阳之所以精兵甲于天下 , 正是唐王朝遏制两蕃的需要 。
事实上 , 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宠信 , 并不仅仅是他的昏庸和任人不明 , 而是他需要安禄山这样通达边事的蕃将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安禄山的周围逐渐聚集起一群与他种族、出身类似的武将 , 形成了一个关系胶固的军事集团 , 而粟特人在其中更占有很大的比例 。除了史思明外 , 在安史之乱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 还有何千年、安太清、安守忠、康节、安武臣等一大批粟特族武将 。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九日 , 久蓄异志的安禄山终于在范阳起兵 , 誓师南下 。几天之后 , 太原等地的报告陆续送到了长安 , 唐玄宗与满朝文武都震惊不已 , 只有宰相杨国忠却喜不自胜 , 因为他之前的预言终于应验了 。
【为什么说安史之乱是唐王朝平叛与复兴的起点?】十一月十五日 , 玄宗派刚刚入朝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募兵六万 , 去防守东都 。同时 , 他又采取了一系列部署:以郭子仪取代安思顺为朔方节度使 , 派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 , 避免这两镇落入安禄山亲党之手 。同时 , 他任命儿子荣王李琬为元帅 , 曾在西域屡建奇功的名将高仙芝为副元帅 , 带着在长安临时拼凑起来的一支五万人的军队开赴陕郡(今河南陕县) 。
然而 , 叛军前进的速度非常惊人 , 十二月初 , 已进抵黄河北岸 , 灵昌(滑州 , 今河南滑县)、陈留(今河南开封)等地相继沦陷 , 叛军直逼东都 。一经交手 , 封常清就发现他临时招募的军队是乌合之众 , 根本不是范阳虎狼之师的对手 , 只能连连败退 。到十二月十三日 , 洛阳就落入了安禄山叛军之手 , 封常清率残部与高仙芝会合之后 , 退往潼关 , 并组织起坚固的防线 , 暂时稳住了阵脚 。高仙芝和封常清都是一代名将 , 他们退保潼关的决策 , 在当时无疑是合理而明智的 。然而 ,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 , 唐玄宗却听信了监军的宦官边令诚的一面之词 , 认为他们不战而退 , 竟然下令将高仙芝和封常清处死 。
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敦煌文书中 , 保留着封常清在临死之前呈给玄宗的《谢死表》 , 其中先分析战况 , 希望朝廷能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有清晰的认识 , 最后说:“臣死之后 , 望陛下不轻此贼 , 无忘臣言 , 则冀社稷复安 , 逆胡败覆 , 臣之所愿毕矣 。仰天饮鸩 , 向日封章 , 即为尸谏之臣 , 死作圣朝之鬼 。若使殁而有知 , 必结草军前 , 回风阵上 , 引王师之旗鼓 , 平寇贼之戈 。生死酬恩 , 不任感激 , 臣常清无任永辞圣代悲恋之至 。”千载之下 , 读到这样字字泣血、披肝沥胆的文字 , 仍然令人震撼 。
临阵处死大将 , 实在是兵家大忌 。那么 , 由谁来接替他们呢?玄宗想到了因病在家休养的河西、陇右二镇节度使哥舒翰 , 命他前往潼关镇守 。哥舒翰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