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四大家族是哪四个,四大米市有什么( 六 )


双方谁也不肯让步,事情会有转机吗?
1895年,张之洞临时署理两江总督的任务完成,原来的两江总督刘坤一,参加完甲午战争后继续留任两江总督 。刘坤一和张之洞一样,虽然也与李鸿章政见不合,但当时的刘坤一在朝廷的影响还远不如张之洞 。因此,刘坤一的态度自然不会像张之洞那样强硬 。那么怎样才能既保持芜湖米市的繁荣,又不损害江苏省的利益呢?
一番密谋之后,两个利益集团终于达成协议 。由江苏省在安徽芜湖设立米捐局,代收大胜关、大河口、瓜洲这个三关的捐银 。
在一个省内同设江苏、安徽两个米捐局,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说是十分罕见 。但是对于芜湖米市来说,流失的米商回来了,米市又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
在江苏设立米捐局的第二年,米市的交易量就恢复到了313万担 。此后,由于过境安徽、江苏的米粮都要到芜湖完税,芜湖成了过往米商必须停靠的地方,米市达到了空前的发展,鼎盛时期,芜湖米市的年交易量达到过1000万担,成为了四大米市之首 。就在这段时期,李氏家族在芜湖的资产也随着米市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根据芜湖县志的记载,当时李经方的房产达到了空前程度,总资本已不下40万两白银 。李瀚章之子李仲浩则开了典当铺,钱庄,几乎包揽了米商借贷、汇兑的所有业务 。李仲浩还是芜湖招商局总办,垄断了漕运 。在八百里皖江地区,尤其是江北一带,李氏家族还拥有数以百万亩计的庄田 。
随着清政府的灭亡和李氏家族政治舞台的谢幕,芜湖米市经历了一段兴盛期后开始逐渐走向衰败 。1936年,粤汉铁路全线通车,依靠水路运输粮食的年代宣告结束,广东不再依靠安徽的稻米,广潮两帮的米商全线撤退 。而此时,已在芜湖米市捞不到什么好处的李氏家族,也开始撤出芜湖,其中大多迁往了上海 。在芜湖米市积聚了大量财富的李氏家族开始在上海创业,成为中国近代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 。40年代末,最后一批米商撤出芜湖,曾经辉煌一时的芜湖米市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
时光荏苒,百年后的今天,米市早已成为芜湖人民心中永久的记忆 。今天的芜湖新兴的商业街、经济开发区一片繁荣 。商业、旅游带动这座美丽的江城进一步腾飞,已成为安徽乃至全国重要的沿江开放口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