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于今年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这将是“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惯例之外举行的阅兵式,规模略小于国庆阅兵式 。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 。即将到来的大阅兵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 。在这里,让我们“穿越”到过去,看看中国古代关于阅兵的那些事儿……
目的:宣示大明强大实力
对一个国家来说,阅兵既是宣示国家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方式,也是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而在古代,阅兵的理由也大抵如此 。明朝历史上,永乐皇帝朱棣就曾经有过一次震惊世界的“大阅兵” 。
说到明朝阅兵,就不得不说说明王朝建立初期的“国际形势” 。
明朝是推翻元朝而起,但成吉思汗建立的“四大汗国”三个仍在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调动40万大军,分三路北进,把远逃漠北的北元皇廷彻底打成“游牧民族”,但此后,大量曾在元朝任职的蒙古族、回族官员,流亡到中亚、西亚各国,这些“外来的和尚”拼命地鼓动所在国君主对明朝采取敌视态度 。
1370年,西察合台汗国权臣帖木儿发动政变,推翻西察合台汗国,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帖木儿帝国” 。帖木儿在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后,随即开始了远征中国的准备,派间谍到北京活动,并在接待埃及使臣时当众羞辱被扣押8年的中国使臣郭骥,随后在撒马尔罕召开“蒙古人大会”,打出“反明复元”的旗号 。但蒙古本部的鞑靼以及瓦剌反派使者至南京通报消息 。
永乐四年,帖木儿大举东征,号称百万大军,实际兵力20万,而此时,明王朝在河西以及哈密早已严阵以待 。然而不久后,帖木儿病逝于东征路上,一场大战烟消云散 。
此后,帖木儿帝国诸皇子争位,陷入内战,所谓东征中国,可谓痴人说梦 。
明朝方面,朱棣登基后,一面派遣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另一面派遣陈诚出使西域,帖木儿帝国的继任者沙哈鲁放弃仇华政策,遣使向明通好,恢复了朱元璋时代“宗主国”的关系 。但是中亚各国“反明势力”仍在 。
另一面,郑和在永乐十八年前五次下西洋,却行至印度洋就返回,原因是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控制了红海流域,严禁东方船队进入 。此后中亚以及西亚诸国正式承认了大明朝继元之后的“天朝”地位 。但对于明王朝的真实实力,各国也存有怀疑,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宣示大明的强大实力,巩固大明与中亚、西亚国家的“朝贡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阅兵,恰是最好的机会 。
演武:各国使节大开眼界
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明朝以陈诚为使,出使中亚,随后,中亚、西亚国家均组使团随中国使团回访 。永乐十八年七月,这支云集了20个中西亚国家、人数多达600人的使团抵达嘉峪关,朱棣派遣6000精锐骑兵一路护送,沿嘉峪关经明朝九边军镇“参观” 。
在每个军镇,明朝都特意派遣在明军中的蒙族、回族军官接待,介绍明朝的民族平等政策,“明朝虐待蒙古和回回人”的谣言不攻自破 。而明朝“九边”强大的军事实力,也在各国使臣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
永乐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朱棣在北京皇宫接见各国使臣,诸使臣皆行叩拜礼,唯独帖木儿国使臣以“我国无此风俗”为由,坚持行鞠躬礼,朱棣却并不在意 。这次帖木儿使团的首领是帖木儿帝国宰相阿尔都沙,副使是曾跟随帖木儿的名将盖苏耶丁,在本国也是免跪拜礼的 。外交礼仪后,朱棣安排使团先是在山东、河南、江苏“旅游观光”,游览包括山东孔庙在内的诸多名胜古迹,亲眼见识中国内地城市的富庶繁华,两个月后,各国使团接到通知,朱棣将在北京周边开始大规模的“狩猎”,邀请各国使团前往观览 。
- 明朝最大的太监:手握重权却一生正直
- 唐赛儿:惨死的明朝白莲教起义军女首领
- 我国大明朝所造二十八连发的火枪威力惊人!
- 永乐帝的身世之谜:或许有蒙古血统
- 明朝内阁首辅杨廷和在历史上的定位怎样的
- 史上最全明朝皇帝顺序列表
- 明朝士大夫笔下的河南人:朴质直爽不说话骗人
- 妙龄少女徐妙锦为何有勇气拒做永乐帝皇后
- 被誉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 被誉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的将领是
- 明朝上柱国是什么官 上柱国是什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