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丞相?诸葛亮?,不过是被后世神话的凡人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
一度以来,在罗贯中《三国演义》里,诸葛孔明是那个能呼风唤雨接近神灵的人物 。
甚至千百年来,诸葛孔明成为了中国人理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代表 。
散文、书法、发明我们不作考究 。孔明的政治、军事始终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 。也正因为如此,那个真正的诸葛孔明倒是渐渐地模糊起来 。
“借东风”“空城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一件件纷呈多彩的故事,把一代武侯诸葛孔明塑造成了一个近乎神的形象 。
在笔者看来,诸葛孔明终究不过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 。博学多才如他,但也并非无所不能,即便谋略也通也时常失算 。可以说诸葛孔明有他高尚的人格,却也有他难以磨灭的性格上致命弱点 。
深刻的了解甚至是读懂诸葛孔明,笔者认为需要从社会大背景、正史、演义小说一起来看 。
网络配图
正史《三国志》里对诸葛孔明未见刘备之前,是这样记载的:“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
【蜀汉丞相?诸葛亮?,不过是被后世神话的凡人】后来的事儿,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出山,于是有了那个著名的《隆中对》 。
既然讲《隆中对》那不得不提在《隆中对》之前鲁肃为孙吴拟划的军事策略 。这个东西,与诸葛孔明的《隆中对》相仿,即便不足以说明诸葛孔明抄袭鲁肃 。但诸葛亮在三顾茅庐出的《隆重对》有不足之处是事实 。
笔者记得毛泽东润之公曾评价诸葛孔明:“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 。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
按《隆中对》的思想,那是先取荆州,后夺西川 。看似没有任何瑕疵,诸葛孔明是要同时拥有荆州,西川,以便将来一路人马东伐孙权,一路人马北伐曹操,似乎很合理 。
但,荆州,西川两地相隔千里,要同时守全两处那是由多么不容易,千里之遥分兵败亡是必然 。日后不是荆州兵败,关羽丧命,刘备出兵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西蜀导致了第一次衰落吗?
很明显,这是《隆重对》失误之处的见证 。但我们知道,人非圣贤,又非神仙,不可能事事算到 。诸葛孔明在那个诸侯并起,四处动乱的时代,能够拟定出《隆重对》这样的军事策略,他的高明之处还是值得肯定的 。
但你要说,凭隆中对就认为诸葛孔明很厉害,那显然是不客观的 。
演义里,诸葛孔明那是被刘备奉为至宝 。但实际上,自三顾茅庐隆中对之后,诸葛孔明出山10多年的时间里,他所干的事情就相当于现在税务局、粮食局局长,10年以来是没有指挥过任何一个部队 。
诸葛孔明第一次在军事上被刘备用上,便是曹操下江南时 。
网络配图
做了什么事情呢,就是让诸葛孔明游说孙吴,以巧言激之,以利害说之,联手共抗曹操,也仅仅是去游说 。
像什么“草船借箭”,“借东风”之说,纯属无稽之谈,虚构 。
诸葛孔明真正成为军师,便是曹操赤壁大败之后 。
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让他都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
说到军师,不得不说在荆州拜的庞统庞士元 。这个与卧龙齐名的凤雏先生 。除献了个连环计外,看不出他有哪点能耐 。跟张鲁打,为了和诸葛孔明争功劳,落得“落凤坡”的下场 。
也正因为如此,诸葛孔明这才离开荆州,由关羽主持荆州事务,他呢也真正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攻克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