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攻克成都,《三国志.诸葛亮传》是这样记载的:“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 。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
平定成都之后的10年,建安26年,诸葛亮孔明拥刘备为帝,建立了西蜀王朝 。
也就在那时,诸葛孔明才领丞相尚书事,自此三国鼎立形式已定 。
蜀汉政权建立了,不得不说西蜀实质政权上的二把手 。
诸葛孔明虽然是蜀汉相国,但二把手却是关羽,关羽掌管着西蜀的半壁江山 。
而这两个人之间是有一个微妙敏感的事件,就是关羽之死 。
以诸葛孔明的谨慎,关羽北征,荆州一直空虚 。而关羽兵出荆州有半年之久,诸葛孔明没有为荆州增添一兵一卒 。
从这件事来看,不合情理 。当时西蜀兵多将广,诸葛孔明不发兵将相助关羽守荆州,便与他的尽忠,他的谨慎的性格大大相反了 。
但我们又知道,诸葛孔明忠心刘备不容质疑,关羽忠心刘备更不容质疑,而两个忠心刘备的头号人物却时常闹矛盾,是不争的事实 。从某种程度上讲,关羽甚至有可能是诸葛孔明借助东吴之手杀害 。
众所周知,罗贯中先生写三国是美化西蜀美化诸葛孔明,但熟读《三国演义》原文的都知道,笔锋里也处处暗示 。
网络配图
回到诸葛孔明 。刘备去世之后,诸葛孔明继刘备遗志,把统一华夏作为毕生最大目标 。
要北上伐曹操,必先平定南方 。于是就又有了那个虚构的“七擒孟获”的故事 。
为什么说虚构呢 。因为一切史料记载上也没有出现过“孟获”这个名字 。按照诸葛孔明事事小心谨慎的性格,他决计不会有这么大的军事冒险行为 。有史为证:“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
那么“七擒孟获”又是怎么流传,被罗先生写进去呢 。很有可能是摧毁了敌人七个军事基地,但不可考究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南征的日子里,诸葛孔明确实是发明过一件杀伤力极高的武器“连弩”的,这个武器给他北伐曹魏帮了不少忙 。
之后的事情,就是诸葛孔明北伐了 。
第一次北伐,写下了著名千年的《出师表》 。因失街亭而告终 。
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诸葛孔明的用人一般 。马谡无能,刘备曾嘱咐不能委于重用,诸葛孔明还是重用了马谡 。北伐第一次收复了姜维,但没给姜维留下多少实践的机会 。到了最后让姜维成了一个只知领兵打仗,不会处理人际关系,闹到最后刘禅疑他的境地 。
第二次北伐,出散关,围陈仓,因粮尽而还 。
网络配图
第三次北伐,诸葛孔明渐渐疏远魏延,又一次在用人上露出瑕疵 。
第四次北伐,凭借木牛运粮,尽退军,射杀了张邰 。
第五次北伐,兵出斜谷,据武功五丈原 。与司马仲达对阵渭南 。也正是这一次司马仲达最终熬死了诸葛孔明 。
说到这,必须要强调的是,历史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六出祁山 。诸葛孔明北伐也只有五次 。也是这五次北伐,让蜀汉内耗了很多,成为自刘备彝陵之败后,蜀汉的第二大衰亡之路 。
纵观诸葛孔明一生,充其量不过是少有谋略,长于散文书法内政的卧龙先生 。
而他在军事上一味逞强,穷兵黩武;在战略上谨小慎微,不纳别策,以致数次北伐无功而返;又在政治上独把朝政,致使西蜀官员进出无门,后继乏人 。
毫不夸张的讲,不管在演义里还是史料中,都是不争的事实 。
即便后世推崇的一代名相却始终不能力挽狂澜,难以改变历史的潮流 。而他诸葛孔明一生成败也被后人争论不休,诸家高谈阔论见仁见智 。
- 曹魏谋士郭嘉:此人智谋并不输诸葛亮
-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像司马家那样篡权称帝呢
- 刘封之死主要源于蜀汉储位之争的真相揭秘
- 陆逊火烧连营:刘备损失惨重蜀国一蹶不振
- 蜀汉丞相诸葛亮真实人生:没小说那么夸张!
- 诸葛亮死后预测那些事无一例外都验证了
- 诸葛亮的师傅水镜先生和司马懿究竟是什么关系
- 诸葛亮北伐的真实目标:为清除内部异己李严?
- 历史上最早使用空城计是谁?三国诸葛亮不是第一人
- 刘备不曾三顾茅庐诸葛亮毛遂自荐先吃闭门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