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在战国时代已经存在汉代人称呼它是尉

古代藏脚有靴子,是御寒一宝,我们已经有过考证,知道三四千年前就有了类似今天这种样式的雪地靴 。有了靴子,脚的问题解决了,手的问题怎么办,手往哪儿藏呢,它在大冬天也受不了那个冷呀 。
【手套在战国时代已经存在汉代人称呼它是尉】其实,在有靴子后,至迟周汉时期又有了袜子,又称足衣(《说文》) 。与这袜子同时出现的就有手套,将手藏入手套,手的御寒问题跟着也就解决了 。
那个年代真有手套么?中国古代对手套的称呼又是什么?
网络配图
在百度上一搜,你会知道曾经有人这样回答:手套是舶来品,最早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的《荷马史诗》,中国古代貌似没有出现过手套,至少在古装剧中就没见过 。再者手套在古代中国没有用武之地,手套都是由丝织品或皮革做的,穷人买不起,富人手上带的都是彰显身份的首饰,不可能戴手套 。而且我们古代的衣服袖子都很长,手都藏在袖子中,清朝的嫔妃也没有用过手套,她们冬天都是把手包在狐裘做的筒子里(两头是通的,把手从两边插进去) 。清朝末年,外强入侵,带来了手套,民国时期就流行开来了并得到广泛的应用,那时就叫手套 。
这一番道理,讲得还很充分 。可是这是很武断的结论,它与正宗的考证无关 。
对于西方文化中的手套,上面这篇文章又有这样的叙述: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有了线手套的记载 。那时古希腊人在进餐时与中东、印度人一样是用手抓饭的 。不过在抓饭之前他们要先佩戴上特制的线手套,其意义跟我们中国使用筷子是一个原理 。到了13世纪,欧洲的女性开始流行戴手套为装饰 。这些手套一般是亚麻布或丝绸质地,可以长达肘部 。这期间,男性贵族也流行戴有装饰的手套 。欧洲宗教界接过手套后,改变了它的功能,神职人员戴白手套,表示权威、圣洁和虔诚,仍有某些教派的宗教仪式,必须戴白手套 。19世纪前,白手套的神圣作用扩大到国王发布政令、法官判案都要戴上,欧洲骑士戴上白手套,表示执行神圣公务;摘下手套拿在手中,表示潇洒闲暇;把手套扔在对方面前,表示挑战决斗;被挑战的骑士拾起手套,宣示应战 。
17世纪瑞典主教温斯特普(BishopPederWin?strup)遗体被发现,保存较好,双手有手套 。
网络配图
这些涉及手套用途的文字,说了手抓饭要用,女性做装饰要用,宗教仪式要用,骑士要用,都与御寒无关,而这些恰恰可能全是手套衍生的后起用法 。
这涉及手套起源的探讨,我们读到上文对手套起源发表的论述是这样的:古罗马,一些贵族和武士,常常到野外去打猎 。随身带着经过训练的雄鹰,以便帮助他们捕捉飞禽 。这些雄鹰就停在他们的手腕上,雄鹰的脚扑十分尖利,往往把人们手腕上的皮肤抓破 。于是,人们就想了办法,在手上戴一长臂手套,用来保护皮肤 。后来,手套的用处慢慢的变化了,就变成了现在人们劳动时候的各种防护手套和冬天手的保暖手套了 。
这是说手套是猎人的发明,后来才被当作御寒的工具 。这个推论也比较武断,将手套的发明权判给鹰猎者不能让人信服 。手套起源也许有多个途径,但御寒一定不会是次生用途,它应当是成就这项发明的一个原生动机 。
考古发现证实,古代中国在战国时代就有手套,湖北江陵藤店1号楚墓发掘出土有“越王朱勾自作用剑”的鸟书铭文越王剑,同时还发现有一双皮手套 。皮手套长28.5厘米,五指分开,套口稍长,与现代手套的通常样式非常接近 。这当然是那会儿贵族们所用的好东西,平民们也许还没有可能用它,至少是没有皮手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