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历史文化浓厚,人才辈出 。若是外省人,提及山西名人必会想到关二爷、李世民、武则天、杨家将、呼家将,等等 。若具体到名臣,人们又会想起神探狄仁杰、汾阳王郭子仪,或者是裴氏宰相(据统计,裴氏家族共出过五十九位宰相) 。这样看来,大众印象中的山西名人似乎集中于唐宋之时,提起明清之际的山西,人们似乎仅仅记得晋商、晋商大院、走西口、镖局、票号,等等 。但是,这种粗略的概念、大概的印象,是不全面的,甚至会漏掉关键的人物,比如大清相国陈廷敬 。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廷敬,字子端,号午亭,山西晋城(泽州)人,顺治朝进士,康熙朝宰相 。他在朝任职五十四年,一生二十八次升迁,直至康熙四十二年升任文渊阁大学士 。他被康熙盛赞为“(诗作)清雅醇厚,非积字累句之初学所能窥也”(《清史稿》卷九《陈廷敬传》),“(为官)盖在仕籍者余五十年,而秉忠贞者恒如一日”(《皇城石刻文编》) 。从任职简历和康熙评语来看,陈廷敬是不折不扣的大清名臣、忠臣,但是人们对他的研究和关注也就是近十几年的事情,甚至是通过畅销书《大清相国》和热播电视剧《康熙王朝》,才知道了这个出自山西的宰相,知道了康熙朝的文化翘楚 。
其实,《大清相国》毕竟是小说,《康熙王朝》也仅仅是历史剧,演义和杜撰虽然让“陈廷敬”丰富了起来,但是细看《清史稿》后,又让人感觉这些离真实的陈廷敬远了不少 。好在,山西的学人早就组织了陈廷敬的研究团队,他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清史稿》《午亭山人年谱》《午亭文编》《尊闻堂集钞》等资料入手,从在朝为官、与康熙帝的关系、经学思想、社会政治思想、诗词创作、陈氏家族等方面全面解读了陈廷敬,最后集结成《陈廷敬传》 。这是近年来陈廷敬研究的扛鼎之作,甚至可以说是清史研究的珠玉之品 。
陈廷敬作为一代名臣、大清相国,却“生前达官显贵,死后文名寂寞”,究其原因,一是因为陈廷敬为官清廉,他没有贪污受贿、耍弄权术,更没有结党营私、卖官鬻爵,所以提及康熙朝的权臣,人们常常会想起索额图、明珠、李光地、马奇等人,却恰恰忘了两朝不倒翁——陈廷敬;二是因为陈廷敬的诗词文章多为台阁体,与清初很多汉族知识分子的文风、心态不符——当时的中原文人一时无法接受清兵入关的事实和南明各政权相继倒台的结果,诗歌创作都弥漫了一种幻灭感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例如,“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清诗选》,选清诗人一百五十人,但不收陈廷敬 。而诗学功力逊于陈廷敬的王士祯却成为诗坛盟主,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好评”(《陈廷敬传》) 。好在,历史是公正的,亦是公平的,人们终于发现了陈廷敬才是真正的智者,才是康熙帝的真正挚友 。在康熙为陈廷敬家族题写“午亭山村”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之后,说:“朕特书匾联赐卿,自此不与人写字矣 。”一代大臣,受此殊荣,真是无人可比 。
在学术方面,陈廷敬亦是著作颇丰,但在清代文学界引起共鸣的应该是他的《杜律诗话》,这部书不仅受到中国学者的认可,更被日本学界所推崇 。当时清代研究杜甫诗歌的人颇多,其中不乏名家 。如,钱谦益《钱注杜诗》刻于康熙六年(1667年),金圣叹《杜诗解》刻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朱鹤龄之《杜诗注》在康熙朝也盛行于世 。但陈廷敬认为他们在解释杜甫诗歌时存在谬误,所以《杜律诗话》精选了杜甫五十五首七言律诗,一一阐说 。其体例是先破后立,即先引较为通行的谬说或误解,予以驳斥,再申说己意 。其间旁征博引,又时出独得之悟 。可以说,《杜律诗话》开创了诗话的一种新体例,推动了当时的学术进步 。日文版的《杜律诗话》序言写道:“其为说也,不依诸家,而出于独得 。证之以本集诸诗,参之以新旧唐史,旁广采当时事迹,发杜老胸中之蕴,辨注家因袭之误,大非吞剥缀辑之徒所能仿佛也 。所谓简易明白,有资于幼学者,莫过于此 。”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
- 商朝是谁创建的 商朝是谁建立的
- 一朝折桂,鹏程万里用法 一朝折桂,鹏程万里
- 洋人说了一句话,清廷就决定让康熙做皇帝
- 明朝平民服饰的特点:明朝民间男女服饰种类
- 清朝不准娶叶赫那拉的女人慈禧是怎么入宫的
- 明朝的威严和大气能在世界史上绝无仅有因为这个?
- 明朝悲情冤案:抗蒙名将曾铣被部下诬告致死
- 明朝军队:朱元璋北伐灭元时的骑兵从哪里来的?
- 明朝历史上宰相胡惟庸勾结日本造反是真的吗
- 谈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如何对待日本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