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黄花闺女为何被形容未出嫁女子

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描写了明代时江南名妓杜十娘,为了争得人身自由,于皮肉生涯中,储存无数珠宝首饰,希望找到如意郎君,然后出嫁从良 。后相中的李甲,为她赎了身 。
在启航归家途中,一时见利忘义的丈夫以千金转手出卖给富商做小妾,把她再次推入火炕 。杜十娘的心顿时冷了,多年来被侮辱、被损害的命运,积蓄起对自由和爱情的强烈渴望 。
网络配图
苦心的等待,一朝全被负心汉击得粉碎,悲愤之极的她,端出妆匣,站在船头,当着奸人和负心人的面,把价值连城的珠宝,抛入河中,随后纵身跳下,被滔滔的浊流吞没 。
杜十娘的背景让人感慨万千 。被掩埋的妆匣,大概有各种首饰,不限于梳妆用的簪钗,还有璎珞、别针、项圈、项链、手镯、坠链、领扣、耳环、戒指、玉佩等,还有些特别的喜欢的化妆品!那古人是怎样化妆让自己变得更美的呢?
画眉是中国最常见、最早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 。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 。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 。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 。
《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特别还有种化妆方式叫花钿,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 。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一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 。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这就是“梅花妆” 。
网络配图
意思是: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有位女儿寿阳公主,生得十分美貌 。南朝某年农历正月初七这天的下午,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与宫女们在宫廷里嬉戏 。过了一会儿,寿阳公主感到有些累了,便躺卧在含章殿的檐下小憩 。
这时恰好有一阵微风吹来,将腊梅花吹得纷纷落下,其中有几朵碰巧落到了寿阳公主的额头上,经汗水渍染后,在公主的前额上留下了腊梅花样的淡淡花痕,拂拭不去,使寿阳公主显得更加娇柔妩媚 。
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 。皇后见了,十分喜欢,特意让寿阳公主保留着它,三天后才将其用水洗掉 。此后,爱美的寿阳公主便时常摘几片腊梅花,粘贴在自己前额上,以助美观 。宫女们见了,个个称奇,并跟着仿效起来 。
后来,“梅花妆”又进一步流传到民间,并受到了女孩子们的喜爱,特别是那些官宦大户人家的女孩子以及歌伎舞女们,更是争相仿效 。传到民间,许多富家大户的女儿都争着效仿 。
但梅花是有季节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设法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 。这种粉料,人们便叫做“花黄”或“额花” 。由于梅花妆的粉料是黄色的,加之采用这种装饰的都是没有出阁的女子,慢慢地,“黄花闺女”一词便成了未婚少女的专有称谓了 。
网络配图
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也喜欢用黄颜色在额上或两颊上画成各种花纹;也有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的 。同时,“黄花”又指菊花 。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 。
所以,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二字,就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而能保持贞节 。黄花闺女,即指“处女” 。古代未婚女子梳妆时喜爱“贴黄花”,或用黄色颜料在额头、两颊画成花纹,或用黄纸剪成花样粘贴 。
北朝民歌《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 。“黄花”代表高洁的菊花,引申女子的贞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