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现世界罕见恐龙化石层呈兵马俑式排列



原文配图:第三层恐龙化石 。
【山东现世界罕见恐龙化石层呈兵马俑式排列】作为世界上罕见的同时富集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的地方 , 山东莱阳近日又有新发现 。
日前 , 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带领的科考队 , 历经两个多月的发掘 , 在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的2号恐龙化石发掘现场再次发现大量恐龙骨骼化石 。专家表示 , 如此连续多层富集的恐龙化石层 , 在世界范围尚属罕见 。随着后续发掘工作的深入 , 不同化石富集层位将呈现出“兵马俑式”坑道 , 对研究恐龙演化、集群死亡和古地理、古环境等有重大意义 。
化石富集层世界罕见
此次发掘地点是在莱阳市吕格庄镇金岗口村2号恐龙化石遗址馆的东侧 。这一地点是汪筱林带领的莱阳科考队于2010年发现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的地方 。莱阳市政府为了保护这一重要地点 , 在当年的发掘遗址上加盖了保护设施 , 成为2号恐龙遗址馆 。
在发掘现场 , 采访人员看到 , 地面上分布着整齐的阶梯状分布的深坑 , 这些大约从三四米到十余米深的坑 , 暴露出五个颜色各异的倾斜的化石层 , 一层二层是灰绿色、三层四层是紫红色、五层红得更鲜艳呈砖红色……“这些颜色不同的化石富集层代表恐龙生存年代的早晚不同 , 所呈现的是岁月的记忆 。”汪筱林说 。
自今年7月初 , 汪筱林带队在2号馆连续两个多月的野外集中发掘 , 再加上多年来的考察研究 , 最终确认在2号馆附近100米的范围内有8个连续的化石层 。“发现的这八层连续的化石富集层 , 目前已发掘暴露了其中的五层 , 另外三层还需要进一步发掘确认 。”汪筱林告诉采访人员 , 已暴露的连续5个化石层 , 恐龙化石非常丰富 , 比如在第三化石层 , 在不到300平方米的范围内 , 他们用两年时间发现采集了600余件大大小小虽然完整但分散保存的恐龙骨骼 , 已经装架了4条鸭嘴龙化石骨架 , 现陈列在公园内的莱阳古生物博物馆中进行展览 。这每一个层面都反映出当时不同的古气候环境 , 这在全世界都非常罕见 , 具有非常重要且独一无二的科研价值 。
或将呈现“兵马俑式”坑道
“在二号地点有连续多层的化石富集层 , 厚度两三米或三四米出现一层 , 由于地壳运动导致地层倾斜 , 我们清理出的每一层化石富集层的化石就像兵马俑的坑道那样 , 顺着走向向两侧延伸 。”汪筱林分析 , 从这些化石杂乱无章的排列方式来看 , 莱阳恐龙化石群的形成是突发性的泥石流导致其集群死亡 , 泥石流将不同类型、不同发育阶段的恐龙卷入其中 , 在快速搬运过程中将尸体撕裂 , 骨骼杂乱地堆积到一起 , 经过7000万至8000万年左右的地质演化 , 形成了目前的恐龙化石群 。他表示:“坑道式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 , 未来2号遗址馆将用‘兵马俑式’的展陈方式 , 向游人呈现当时恐龙生存繁盛、原始埋藏状态和集群死亡原因 , 以及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态 。”
为何会出现这样连续的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富集层?汪筱林认为 , 莱阳大量恐龙化石的发现 , 说明晚白垩世这一时期莱(阳)-诸(城)盆地的气候适宜恐龙等脊椎动物生存和繁盛 。莱阳恐龙动物群主要以鸭嘴龙为主 , 既有平头的鸭嘴龙亚科的成员 , 如谭氏龙和山东龙 , 又有具头饰的赖氏龙亚科的成员 , 如青岛龙 , 同时还有很多其他的恐龙类型 , 如兽脚类恐龙破碎金刚口龙、似甘氏四川龙 , 甲龙类格氏绘龙 , 以及肿头龙、剑龙和蜥脚类恐龙等 , 说明当时各类恐龙非常繁盛 , 多样性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