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归降曹操的谋士为何他们命运截然不同?

许攸的“争”和贾诩的“避”
公元200年 , 许攸因不满于袁绍的刚愎自用 , 转而投奔曹操 。当时曹操正欲睡觉 , 突然听说许攸来降 , 高兴得鞋都来不及穿就出去迎接他 , 由此可见曹操对许攸的高度重视 。
在官渡之战中 , 曹操凭借许攸提供的军事情报 , 在少于袁绍数倍兵力的情况下大获全胜 。之后 , 许攸跟随曹操平定冀州 , 立下了汗马功劳 。
曹操对许攸很是器重 , 除了经常与他一起商议军情外 , 还经常邀他一起举杯把盏 , 畅谈鸿图之志 。然而 , 许攸自以为有献乌巢劫粮之谋在前 , 又有献决漳河破邺城之计在后 , 故而居功自傲 , 对曹操及其将士们经常口无遮拦、出言不逊 。在与曹操的接触中 , 不管是帐前还是帐后 , 将前还是兵后 , 都直呼曹操小名 , 俨然一幅长者的身份 。曹操表面上虽对此不屑一顾 , 但心里却颇为不快 。
一次 , 许攸在邺城东门偶遇曹操爱将许褚 。他环顾左右 , 傲慢地说:“若是没有我 , 你们怎么能在此门自由出入?”许褚听后 , 愤怒的驳斥道:“我们将士千生万死 , 浴血奋战 , 才夺得城池 。你怎么胆敢这样夸口是你一个人的功劳?”许攸自恃功劳大 , 根本不把许褚及将士们的愤怒放在眼里 , 他厉声骂道:“你们只是一群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匹夫而已 , 没有什么了不起 。若没有我的谋略 , 如何能一举夺得城池?”许褚大怒 , 拔剑把许攸杀死 。
曹操得知后 , 也仅仅是责怪许褚几句而已 , 看来对许攸早已心怀厌恶 。许攸是白白取死 , 毫无意义 。而同样是投降于曹操的谋士 , 贾诩却没有像许攸一样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
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 , 都有贾诩的谋略在里面 , 按理也是功劳赫赫 。但贾诩对所有这些都避而不谈 , 认为都是将士们的功劳 , 故而深得将士们的拥戴 。
贾诩知道曹操生性多疑 , 若自己策谋深长 , 势必会引起曹操猜嫌 , 于是采取自保策略 , 平时闭门自守 , 也不与别人私下交往 , 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 , 皆为平常人家 , 由此来表明他淡泊名利 , 不存非分之想 。曹操对贾诩与世无争的态度很是赞赏 , 把他当成心腹之臣 。
公元217年 , 曹操意欲立继承人 , 当时曹丕为五官将 , 不受朝臣待见 , 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 , 很受赏识 。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 , 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扭转局势 , 让他人另眼相看?”贾诩说:“将军你只要能够弘扬道德 , 培养气度 , 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 , 勤勤恳恳的做人 , 孜孜不倦的学习 , 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 , 就可以了 。”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 , 开始磨练自己 。
曹操私下召见贾诩 , 问他该立谁为世子比较合适 。贾诩听后 , 神情凝重 , 闭口不答 。曹操问他为何不答 , 贾诩说:“我正在想袁绍和刘表这两个人(废长立幼 , 儿子相争) 。”曹操大笑 , 之后立曹丕为世子 。
其实 , 在立嗣一事上 , 贾诩本是有意举荐曹丕 , 但他深知曹操性格多疑 , 若直接说立曹丕为世子 , 曹操肯定会认为 , 是他和曹丕私下关系好 。举荐他 , 必定是为了自己将来的高官厚禄 , 而并不是因为曹丕真的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