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5”农药专治什么病虫

DDT是什么意思?
DDT(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之简称)这种化合物是1874年由德国化学家O·蔡德勒首先合成的,但是DDT具有杀虫的特性则是在六十多年以后,在1939年才由瑞士化学家P·H·米勒(1899-1965)发现 。
米勒1925年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后,被瑞士奇吉公司聘为药剂师 。1935年,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公司要求他筛选一种强效低毒的农药 。当时的情况是:有关的文献汗牛充栋,已经取得的专利的农药数目惊人,但是实际上进入市场的真正有效的农药却几乎等于零 。面对各地乡间包括他自己的家乡屡遭虫灾的情景,他决心解决这一难题 。怎样解决呢?一天,他突然想起了中国人有句名言:以毒攻毒 。受此启发,他试按这个思路来选制新的杀虫剂 。
米勒以符合以下七项指标的理想杀虫剂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对昆虫有剧毒;(2)毒性发作迅速;(3)对温血动物和植物毒性较小或完全无毒;(4)没有**性,没有臭味;(5)杀虫谱尽可能广泛;(6)化学性能稳定,即作用时间长;(7)价格低廉 。
他在设备相当简陋的实验室里,对几百种药物,经过近四年的艰苦筛选试验,于1939年9月制出了DDT这种杀虫剂,对家蝇有惊人的触杀作用 。当时他认为,除第二条外,其他六条指标都能满足 。接着他又制备出DDT的各种衍生物 。经过多次仔细检验,DDT对害虫的触杀效力才被化工界承认,又在制造工艺方面作了反复多次的改进之后,于1942年开始投放市场 。
1943年美国农业部试验用DDT杀灭马铃薯甲虫,证实了DDT具有很好的杀虫效果 。1944年1月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战役中,虱传斑疹伤寒流行,每天出现60例新病人,官兵们处于绝望之中,由于运用了DDT,在三周内为130万人灭了虱,使斑疹伤寒的流行顿告平息 。3个月后,在日本出现类似病情,也是用了DDT,才得以转危为安 。
以后DDT作为一种农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成为农民神速战胜田禾虫害的得力手段 。同时,在医疗卫生方面,DDT则是根绝传染疾病的害虫的良药 。所以,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在医疗卫生实践中,DDT都显示出巨大的效力 。于是,人们把DDT视为“人类的救星” 。
那时人们都相信DDT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杀虫药物 。其无害性有大量事实为根据,或者说经过了实践检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把DDT粉剂撒到成千上万的士兵、难民、俘虏身上,以灭虱子,十分有效,而人体则没有受到伤害 。既然有这么多人与DDT粉剂打过交道,没有遭受危害,足见这种药物对于人体是有益而无害的 。1948年,米勒因发现DDT及其化学衍生物对害虫有剧烈毒性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
实际上DDT对生物和人体是有害的,不过这种有害性是在以后十多年的一系列实践过程中逐步发现和证实的 。
从20世纪50年代起,科学家们通过对多种实际现象的观察,并进行过多种科学实验才陆续取得了以下的认识:
(一)粉状DDT不容易通过人的皮肤被吸收,所以表现不出它的毒性,但它溶于油以后肯定是有毒的 。如果液体DDT被人吞咽下去,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就大量地贮存在富于脂肪质的器官内 。
(二) DDT通过食物链上的各个环节由一个机体传至另一机体 。例如,在苜蓿地里撒了DDT粉剂,而后用这里的苜蓿作为鸡的饲料,鸡所生的蛋就含有DDT了 。再如,以含有百万分之七至八的DDT干草喂养奶牛,牛奶里的DDT含量就会达到大约百万分之三,而在用这种牛奶制成的奶油里,由于经过浓缩,DDT含量就会增至百万分之六十以上 。
(三) DDT渗入水体,就会进入水生生物体内 。1960年美国渔业及野生生物服务处的调查报告说:有些地方为了控制云彬树的蛆虫而大面积地喷洒DDT,结果在距离喷药区约15公里的小河湾里,发现鱼的身体里含有DDT 。经研究,地面的含有DDT的雨水,通过土壤、岩石的细孔和裂隙不断往下渗透,使**水体受到污染 。由于**水的流动,又把DDT带入小溪与河流之中,并且进入河里的生物体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