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背后原因:民族大融合引发的藩镇危局( 二 )


富裕奢侈的生活也腐化了统治阶级的头脑,政治腐朽、精神堕落 。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夺取更多的财富与权力,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在不断激化 。部分学者便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这一角度来阐述安史之乱的起因 。认为安史之乱实际上是一次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 。首先是宰相与寒族、胡人之间的矛盾激化 。唐初原就有“出将入相”的制度,但到了李林甫任宰相之时,为了巩固自己的宰相之位,向玄宗提议用胡人为将 。胡人没有文化,不识汉字,即使有再大的功劳,也不可能入朝为相 。这样,他就可以长期占据相位 。殊不知此举必然引起胡人的不满 。而边防重镇长期落入胡人之手,也是一种隐患 。当杂胡出身的安禄山实力扩大又极得玄宗宠信之时,必然不将贪暴无能的宰相放在眼里,两人的明争暗斗,促使了安禄山举兵叛乱 。杨国忠继李林甫为宰相后,见其手握重兵,飞扬跋扈,亟欲除之,他多次在玄宗面前陈述安禄山有叛乱之心,但玄宗始终对安深信不疑 。杨国忠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派门客捕杀安禄山的心腹,希望能激怒安禄山,促其叛乱 。后来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之名起兵叛乱,盖缘于此 。其次,安禄山与太子的矛盾也是原因之一 。安禄山曾为了讨好玄宗,不拜太子,声称“只知陛下,不知太子” 。这样的言行必然引起太子的强烈不满 。到玄宗年事渐高,身体渐弱之时,安禄山担心玄宗一死,太子即位会对他不利,遂生叛乱之心 。
也有从民族矛盾来探讨叛乱爆发的原因的 。唐朝虽属开放型的封建王朝,但在大汉族主义的传统影响下,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玄宗时期,就多次攻伐奚、契丹部落 。但同时,玄宗又完全不设种姓之防,宠信杂胡安禄山,任由他大肆提拔胡将,排斥汉人 。安禄山在天宝十四年(755年),以胡将32人代替汉将,还养同罗及降奚、契丹健儿八千多人为假子 。他以后的叛乱就是以这些少数民族将士为主体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就提到:“安禄山的势力,是唐室用中国财富豢养成的胡兵团 。此种胡兵团只吮吸了唐室的膏血,并没有受到唐室的教育 。他们一旦羽翼长成,自然要扑到唐室的内地来 。”个别学者还提出了全新的见解,认为安史之乱的参与者以粟特人为核心,叛乱是粟特人问鼎中原的一次明显的表现 。安禄山打扮成该族的光明之神,以此为号召,在当地粟特人聚集部落,利用粟特人的组织和理财本领,组织起叛乱 。这两种观点都视角独特,同时也深化了对这场叛乱的认识 。
最为普遍的看法,要属认为玄宗腐朽统治是安史之乱的主要原因 。这种观点把安史之乱的起因归结于玄宗统治失误的个人因素,包括他的任相非人、拒谏杀谏、沉溺酒色、不问政事、任用胡人、姑息养奸等等 。玄宗享有太平之世日久,以为天下太平,从此万世无忧,“宴安骄侈”就代替了“励精图治” 。从早年的积极纳谏转变到拒谏甚至杀谏 。对敢于直言进谏的正直君子憎恨排斥,反而“远正士,昵小人” 。他罢黜张九龄,任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为相,正是安史之乱的祸端 。玄宗迷恋杨贵妃,还使其一家得贵 。三个姐姐都封为国夫人,从兄不是朝中高官就是驸马 。而另一从兄、不学无术的杨国忠竟出任宰相,甚至身兼四十多个职位 。封建纲纪完全乱套了 。玄宗对杨氏一门的宠溺严重影响到了国家的经济财政和军国大事 。他“视金帛如粪壤,赏赐贵宠之家,无有限极” 。仅三位国夫人每年的脂粉费就要赐钱百万,其他赏赐更是不计其数 。他还无数次地带杨贵妃临幸华清池,铺张浪费更是史上罕见 。因此,唐以后各代皇帝都对“女祸”有所防范 。明太祖朱元璋就曾说过:“昔玄宗内惑于声色,外蔽于权奸,以养成安史之乱 。”这“声色”就是指杨贵妃的女子之祸,而“权奸”则是指任相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