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将世家:揭开被历史湮没的折家将和种家将

赵匡胤以武将出身,谋夺了后周柴家天下 。其吸取唐朝、五代时期藩镇作乱的历史教训,极力抑制武人势力 。故有宋一朝,武将始终处于文人的压抑之下,很少能走到政治权力的顶峰 。这一方面保持了政局的相对稳定,却也造成了宋王朝军事上的积弱,始终没有摆脱外族的侵扰,最终亡于蒙古人之手 。所谓乱世出英雄,大宋朝虽然在军事上积弱,但是在与外族长期作战的过程中,也造就了诸多名将 。尤其是演义小说《杨家将》、《岳飞传》以及后来的文学、艺术作品,使得杨家将、岳家将名扬天下,妇孺皆知 。所以一提起宋之名将,人们往往就想到杨家将和岳家将 。
殊不知大宋朝真正的将门世家,却是当时名满天下如今却默默无闻的折家将和种家将 。按史书记载,折家将前后延续了八代,近二百年,如算上五代以前,则历史更加悠久,堪称中国第一将门世家;而仲家将则延续了五代,终北宋之一朝 。
折家将
折家将起自五代时期的名将折从阮,原系鲜卑族拓跋氏之后裔(亦说党项或羌族人) 。折家是云中(今山西大同)大族,武将世家 。折从阮自后晋、后汉、后周以来,一直以府州(今陕西府谷县)为根据地,为中原政权镇守西北,屡败契丹 。周世宗时,折从阮为汾宁节度使,其子折德扆为永安军节度使,父子俱为边关主将,一时传为美谈 。第二代折家将是折德扆、折德愿兄弟 。折德扆是长子,少时从军,以勇猛善战知名 。北宋初年,兄弟二人镇守府州抵御契丹人,屡次破军杀将,折德扆年轻时就已经担任永安军节度使,负责府州军务 。传说折德扆有一女,嫁给了名将杨业,此女便是大名鼎鼎的折(佘)太君 。
第三代折家将最着名的是折德扆之子折御勋、折御卿兄弟 。折德扆死于任上后,折御勋领汾州团练使、权知府州事,后改任泰宁军节度使,太平兴国二年卒 。折御卿协助其兄统领部众,屡有战功 。淳化三年,以军功升任府州观察使 。淳化五年,拜永安军节度使,大败契丹大将韩德威,斩首五千余级,韩德威“仅以身免” 。不久,折御卿病重,韩德威欲乘机报仇,率众来袭 。御卿抱病出战,《宋史》记载:“其母密遣人召归 。御卿曰:世受国恩,边寇未灭,御卿罪也 。今临敌弃士卒自便,不可,死于军中乃其分也 。为白太夫人,无念我,忠孝岂两全!言讫泣下 。翌日卒,年三十八 。”其忠肝义胆,令人慨叹 。
第四代折家将最知名的是折惟信、折惟昌、折惟忠兄弟,《宋史》记载 。折惟信作战勇猛,折惟忠善治军,折惟昌智勇双全,射术精湛,屡建奇功 。折惟信、折惟昌皆战死沙场,折惟忠亦死于永安军节度使任上 。折家将第五代主要有折继世、折继祖、折继闵等,都是抗击西夏的名将 。第六代折家将以折克行最为知名,他随名将种谔抵御西夏军队,“与西人战大小百七十遇,未尝丧败,掳获钜万万”(《折克行神道碑》记载) 。“每出必胜,夏人畏之,益左厢兵,专以当折氏”(《宋史》) 。
第七代折家将有折可大、折可存、折可适、折可求等人 。折可存曾随童贯率军镇压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折可适随种谔征战,勇武多智,曾大破羌夏联军十万之众,是北宋西北边境少有的大胜仗 。第八代折家将中,折彦质、折彦野、折彦文等俱为一时名将 。两宋之交,天下大乱,折彦质率军十二万大战金军,后随宋高宗南渡,居官三十余年 。而折彦文则战败降金,金人仍命其镇守府州,仍与西夏军对峙 。后为改善与西夏的关系,又将其调往青州任职 。
种家将
种家将籍贯洛阳,是北宋中后期在抵御西夏、金人的侵略战争中崛起的名将世家 。种家将前仆后继,满门忠烈,世人称之为“山西名将” 。第一代种家将起自种世衡 。种世衡是宋初大儒种放的侄子,种放终身未娶,种世衡因种放的缘故,荫补(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为官 。但种世衡和种家将的崛起,靠的不是祖宗的功业 。种世衡足智多谋,镇边期间常出奇计,屡破西夏兵 。曾以智信收服西北诸少数民族部落,对西夏作战时常得其相助 。西夏军队以骑兵为主,为了培养善射之士(对付骑兵),种世衡命令在府衙附近设立箭靶,军卒百姓如有过失,射中箭靶就赦免其罪 。有奏请事务的,也要看射箭成绩而定夺 。这个招数取得了奇效,当地军民人人都是射箭高手,在与西夏的作战行动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有说法,种世衡以白银为箭靶,射中者得银,一时间军民纷纷习箭) 。《宋史.种世衡传》和沈括《梦溪笔谈》中,都详细记载了种世衡巧施离间之计,令西夏国主李元昊与名将野利遇乞、野利旺荣兄弟君臣反目,智除野利家族的故事,其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三国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