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从谏入流的唐太宗竟然只是一场骗局

唐太宗李世民,大家肯定会陌生,从许多的历史故事中,唐太宗一直一位从谏如流的千古明君 。唐贞观时期,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意思是说: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离 。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所以应该高度谨慎 。唐太宗对魏征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在与君臣讨论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多次引用和发挥了这一观点 。他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揭秘:从谏入流的唐太宗竟然只是一场骗局】网络配图
有一则著名故事,说道唐太宗李世民曾止于一树下,曰:“此嘉树 。”随行的宇文士及立刻附和,赞不绝口 。太宗正色说道:“魏征尝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 。今乃果然 。”故事到此为止的话,正好可以验证唐太宗“亲贤人远小人”的形象 。然而故事还没说话,据刘肃《大唐新语·谀佞第二十一》记载,唐太宗的话一说完,宇文士及便赶忙叩头谢罪,说:那些大臣们总是在朝堂上“ 面折廷诤”,陛下您老人家常常低着头没话说 。臣有幸伴驾左右,如果我都不说些顺从的话,陛下您就算贵为天子,又能有多大乐趣呢?于是“太宗怒乃解 。”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唐太宗再有内心的道德追求,再有容人纳谏的雅量,也难以摆脱基于私欲之上的人性弱点;而这样的弱点又反过来会使其所标榜的道德追求变得口是心非起来 。明乎此,我们就会发现,历史上那些曾经令人迷恋的道德佳话,往往会有意味深长的“下文”,而正是这些“下文”,往往又会暴露出那些道德佳话的可疑之处 。
据《贞观政要》卷二记载:贞观四年,唐太宗下诏修洛阳宫乾阳殿以备巡狩 。给事中张玄素上书切谏,说:治理天下“惟当弘俭约,薄赋敛,慎终始,可以永固”,而陛下“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於炀帝远矣 。”唐太宗虽然很不高兴,却没有发作,而是下令“所有作役,宜即停之” 。还借题发挥地说出“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这句千古名言来 。
网络配图
不过这个故事和前面一样还是有后续的,在《资治通鉴》卷193却记载,就在唐太宗说过前面那些话的次年,即贞观五年,刚刚修缮完九成宫,唐太宗就再次提出要修缮洛阳宫 。这一次,民部尚书戴胄站了出来,说:“离乱甫尔,百姓凋敝,帑藏空虚,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太宗依然虚怀纳谏,不仅表扬戴胄“忠直体国,知无不言”,还给他升了官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太宗还是忍不住命窦璡修缮洛阳宫 。
同样《新唐书·姚思廉传》记载,贞观六年初,九成宫修好后,太宗急欲巡行,著作郎姚思廉进谏说:“离宫游幸是秦皇、汉武事,非尧舜禹汤所为 。”太宗解释说:“朕尝苦气疾,热即顿剧,岂为游赏者乎?”赐给姚思廉帛50匹 。另据《大唐新语·极谏第三》记载,监察御史马周也上疏说:“上皇尚留热处,而陛下自逐凉处,温清之道,臣切不安 。”太宗同样予以表扬 。不过,表扬归表扬,唐太宗还是在春暖花开的三月份浩浩荡荡地去了远在宝鸡的九成宫,一直在那里疗养到十月秋尽 。
网络配图
诸如此类一面从谏如流、一面我行我素的事情,史书中还有不少零散的记载 。唐太宗从谏归从谏,该怎么做他一样还是这么做,那么这个谏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或许,某种程度上讲,“从谏如流”的唐太宗只是儒家士大夫们与唐太宗本人联手炮制出的一块“内圣外王”的“道德假象”,半是自欺、半是欺人,真正要怎么说还是看皇帝自己高兴而已罢了 。